搜尋此網誌

2015年5月7日

水龍頭幼稚園

教育心語 20150508
孩子圍著水盆洗手

  港島靈糧堂幼稚園以其水龍頭著名。 
  其洗手間的水龍頭式樣達數十款。 據介紹是校長刻意購置﹐營造一個讓孩子探索開關機制的場合和機會。在做中學﹐寓學於用。
  校長又介紹了一個放在洗手間中央的水盆﹐約共有八九個水龍頭﹐孩子們便圍著水盆洗手。 「為甚麼水龍頭總是靠著牆邊呢?孩子們洗手時都向著牆是必需麼?洗手時互相談話不是更好嗎?」校長這個想法﹐便營造了一個圍著水盆洗手的環境。
  孩子生平第一個教師是父母;第二個教師是環境﹗
  昔日農村人家主要的學習場所就是村裡的水井邊。 村中各人都要到井取水﹐因此井邊自然成了村中資訊集散地﹑是知識的交流中心:村頭七斤嫂昨天生了個女孩﹐家婆有微言;村尾黃大叔的兒子由城裡帶來了時髦的新玩意;樹林裡新長的花菇有毒不能吃;張家的母狗生了一胎五隻狗崽等。 不少生活的智慧和經驗﹐就在水井旁通過閒談交換分享。
  傳統的三綱五常和社會價值觀﹐ 往往通過榕樹下的說書人/講故佬的包公奇案或三國水滸流佈;幾許民間故事﹑文史常識﹐ 都是因著戲台上才子佳人悲歡離合時的唱詞詩句﹐ 得以在市井民間傳承。
  Albert 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指出:知識行為的習得﹐ 除了直接經歷外﹐ 觀察模仿和社群間的交流甚為重要。 幼童學生通過群體生活互動﹐ 彼此觀察示範傾談而學習﹐ 至為關鍵。 
  尤其是幼兒階段﹐ 文字並非其主要的學習媒介﹐ 則提供豐富多樣的環境剌激和機會﹐ 是高效學習的重要條件。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