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7年10月26日

校外活動課程設計

600 ¾¾¾ 《教育心語》20171027

       帶領學生離開課室到社區環境中學習﹐對教師最大的挑戰是要自行設計課程﹐全盤考慮學習活動的各種可能性。雖云教師在師訓期間修讀過課程理論﹐但真正自行設計課程卻極少見。
       由於校外環境狀況常變﹐各校學生背景與基礎殊異﹐學習主題多樣﹐坊間實難有現成的教案供參考。 即使是同一主題也會因班級水平差異而有不同的學習重點。 故校園外學習﹐既無教科書作指引﹐也不宜複製他校的做法和經驗。 也就是說﹐教師要作出多重專業判斷﹐並不斷檢視修訂以適切變化。 對於欠缺經驗或慣於照本宣科的教師來說﹐的確是一大挑戰。
       近年參與了一些學校的《認識我們的社區》課程設計與教學。深深感到教師設計課程的基本功不可少。  
       設計課程一般要解答的幾個問題宜想得特別細緻:希望學生學甚麼?範圍和重點是甚麼(即要放棄甚麼)?選取哪些教學素材/經歷?此課節與前後課程有甚麼關連?怎樣將教材資訊呈現給學生或讓學生有何種經歷和體驗?次序和時限如何?期間學生的心理情緒和生理狀況有何變化?期間如何維持基本的行為規範和安全?如何維持學習的動力?如何方可有效地將學生的經歷心得鞏固?回到校園後有何跟進活動?如何展示其學習成果等。
       學生的課前準備指【1】心理狀態和【2】前備基礎知識。 這包括了讓學生明白學習的形式規範雖與平日課堂不同﹐但仍然要珍错機會﹐認真學習。 前備知識是學習的基礎﹐切莫輕忽﹐如學生能力所及﹐可交付任務作點備課。
  
  

  

2017年10月19日

科普教育

598 
《教育心語》20171020

       中小學的科學教育﹐旨在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科學知識﹐向青少年介紹過去人們已經取得哪些科學成果。 引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知識有好奇﹑對生命有期盼﹑對未來有憧憬與關懷。 本質是科學普及教育。
       學校課程是經教育課程專家﹐提取知識海洋中的精華﹐系統地循序漸進的安排﹐制訂課程綱要。 用台灣大學前數學系教授黃武雄的說法﹐學校裡的正規課程基本上是「套裝知識」。 其優勢是結構嚴謹而系統化﹐冷靜精煉而抽象。 卻少了一點人間生活的熱度﹑少了即場生成的鮮活味道﹑少了社會互動和針對性等。
       科普教育往往不是依著線性系統章節順序而授﹐而是隨機以生活解難為本﹑常以時事議題為切入點﹐信手拈來﹐借題發揮。 故受眾感到的印象比較深刻。 雖或如蜻蜓點水不一定深入﹐卻與生活結合成為其主要優勢。 學習者在生活中體驗學習﹐一樣也有於混沌中明悟而得的興奮﹐有因難題得解的雀躍。
       中小學教師如明白系統性課綱的冷漠枯乾特點﹐宜加入社區生活和實用的生氣和趣味﹐由學生思路角度切入教學內容。
  《十萬個為甚麼》網上版不斷增加和更新內容﹐可供教師參考。 例如:
為甚麼……
- 固體冰川會流動?
- 防毒面具能防毒?
- 要用砂鍋熬中葯?
- 長頸鹿的脖子特别長?
- 貓喜歡捉老鼠?
- 太陽系行星家族開除了冥王星?
- 鋁金屬不會生锈?
- 多數人的右手氣力比較大?
- 甚麼是巡航導彈?
- 靜電從哪裡來?
- 跑步比賽為何要逆時針跑?
- 香蕉和菠蘿有沒有種子?
- 無核西瓜是怎樣繁殖的?

  這類問題多由生活出發﹐答案也使人豁然明白而趣味盎然。也正是學生所喜見樂聞。

2017年10月12日

帶學生看舞火龍

598 《教育心語》20171013

        有心的年青中史老師計劃中秋節帶中二學生到大坑看舞火龍﹐認識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她在暑假已經草擬計劃和蒐集資料。 ﹐準備開學後實施。 作為前輩/老鬼﹐自當欣然支持參與。
        帶領這等學生活動﹐首要明晰:這不是為活動而活動﹐而是課程一部份。 須有細緻教學計劃:如何準備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習動機)?選取學習目標和具體的知識點?選取哪些教材和學習經歷?設計教學流程(包括課室內外的教學程序) 設計何種學習指引(或稱:工作紙/導學案/學習單)?更要考慮備齊相關的交通/膳食/攝影/紀錄/安全/家長信….)
        籌備過程中發現除了大坑外﹐薄扶林和坪輋都有舞火龍活動。 更知悉參觀紮作火龍過程的門路。 開學之後﹐向學生預告節目活動外﹐更要求學生在圖書館和網上蒐集相關資訊﹐作為舖墊學習的基礎﹐營造氣氛。 開學後更帶了若干先頭部隊參觀火龍的製作過程,並回班上向同學匯報介紹。 舞火龍前一星期﹐我負責為學生上一課:參觀學習的注意事項﹐提點臨場留意的學習重點和相關的先備知識。
        參觀當日放學後﹐先到天后廟道的天后廟觀看傳統廟宇的特點。 晚餐補足糧水後到維園看中秋花燈﹐七時許到蓮花宮看火龍出發前拜祭儀式﹐八時前「霸位」看舞火龍。
        安排參觀活動雖繁複﹐卻是很值得的投資。 因為安排好一次活動﹐日後可以修訂增刪完善﹐重複使用多年。 既是教師成長過程中累積經驗的機會﹐也是培訓和展示功力的時刻。
  
  

2017年10月5日

成人夜中學

597 《教育心語》20171006


        鄰埠有夜中學之設。 其學生全是曾經輟學的成人。現職多為賭場荷官﹑的士司機﹑大廈保安之煩。 因為學歷低升職難﹐便回歸校園﹐希望拿張文憑好再前進。 政府也給予相關優惠和支持﹐對學校課程沒有嚴格限制﹐由校方自行制訂。
        然而有些學校仍沿用傳統的課程﹐只是學生修讀少一些科目。 課本跟一般中學相同。 教學內容跟學生的生活和實際需要完全脫節。 是以學生覺得沉悶不堪﹐叫苦連天。 教師卻投訴:學生無心向學﹐就是回到學校﹐也不肯進入課室。 入到課室便趴在桌上睡覺﹐或自玩手機﹐根本就不學習。 測考試題設得很淺易﹐但都不合格。 大家都是成年人﹐不便責駡…。 卻束手無策。
        這批當年輟學的學生﹐本來就不適應主流課程。 十年後再重蹈覆轍﹐失敗可期。
        我看關鍵是學校要重探辦成人夜中學的目的﹐跟教師明確訂定合適的課程﹐探討成人的學習特點﹐從而制訂合適的教學法和採用切合實際的教材。 決不是拿著給12-18歲學生的主流課本﹐要求曾經滄海的成年人乖乖地背念指定答案。
        這就需要學校領導層有識見和魄力﹐能作出專業判斷。 否則只是尸位素餐﹐胡亂發張文憑給學員而己。 難怪有當地朋友批評有些學校是「領政府的津貼」而已。
       這類夜校的課程首要針對成人學習的特點﹐內容和教材要跟生活聯繫;教法要多互動﹐能善於調動成人豐富的社會經歷的優勢。 例如數學不一定教三角函數﹐大可討論信用卡或供樓的利息;語文則著重職業英語;人文科學討論國內外社會新聞;科學多談應用和趣味實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