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4年4月27日

非凡咖啡師

936       非凡咖啡師    n    20240426

     

    在特殊學校觀了「沖咖啡」課程系列的第七節課。每周上課一節兩小時。導師是一間機構安排的兩位「非凡咖啡師」。這次是視障+聽障的咖啡師﹐她們示範和講解不同地區的咖啡特性和香味。原來她們不時還會到各大機構(例如政總/金管局/社福活動場地…)開檔賣咖啡。上課的學生包括五六位高中生和兩位高小學生。

        來校上課的老師每堂都不同。由於咖啡師是視障﹐需要有「導譯員」義工領路。當學員知道導師是視障時﹐都顯得有點好奇。作為旁觀者﹐德叔深覺這就是一節生命教育課。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心理生理障阻﹐都要克服自己的困難﹐揚長展優﹐這就是人生。

        學員在導師協助下都有機會親手沖調咖啡﹐讓嘉賓師長品嘗。學員他日如果考上了正式咖啡師後﹐可獲贈一套沖調虹吸咖啡的工具和一件「制服」﹐上巿謀生。

         SEN跟普通人一樣﹐需要拓濶眼界胸懷﹐才有夢想和想像;要有機會嘗試新事物﹐才有機會知悉自己能力的邊界。有個SEN的媽媽偶然見到老師帶著其兒子一班同學走路到一公里外的球場上體育課。她靜靜地跟在後面觀察﹐方知道自己的孩子有這個能力。她說:因為怕出意外﹐她從未試過帶孩子走這麼遠。見過不少SEN的照顧者過份呵護孩子﹐局限了其活動類型和範圍﹐以致窒礙了孩子的發   展。

        SEN要學習自理﹐要學習遵守規矩和照顧他人。更要爭取機會多走進社區﹐甚至服務社區。

    一間嚴重智障學校把校園開放﹐讓區內中小學生進校﹐又把地下飯堂的落地窗門都裝成玻璃﹐讓街外行人可見校內學生的活動。校長說:只有社會人士多接觸並接受我們的學生﹐他們日後才有機會過上較好的日子。

 

 


2024年4月20日

夢溪筆談

【935】    20240419

  

 

    《夢溪筆談》堪稱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科技史書。研究中國科技史的李約瑟稱之為「中國科技史的座標」。

    《夢溪筆談》作者沈括﹐是北宋神宗年間人﹐與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人同期。熙寧變法時參與治水﹑修曆法﹑出任太史令兼管司天監﹑改造渾天儀﹑又出使遼國﹑升至權三司使,總攬全國財政。官曾至龍圖閣直學士。因變法黨爭而有升貶﹐也坐過三年牢。《夢溪筆談》是沈括晚年整理出版的百科全書式巨著﹐內容廣博﹐記載了當時中華不少STEM科技工數的成就。包括:天文、數學、物理、地理、醫藥﹑樂律﹑氣象、化學、冶金、兵器、水利、建築、動植物等領域。

     南宋乾道二年(1166)揚州知府重建州學而需籌款。經市場調查﹐知悉《夢溪筆談》需求甚殷﹐便重印此書出售而籌得資金。可見本書雖非科舉系統中「考試範圍」﹐卻在暢銷書流行榜上持續了七十年﹐真不簡單。

    德叔在地理課堂上﹐教到沉積岩課題時﹐每引述沈括到遠離海岸千里的河北省太行山坡崖﹐見到螺蚌化石﹑被海河磨蝕的石卵等﹐從而推論出當地本來在海中﹐因地殼變動﹐滄海桑田﹐成為今天在內陸的沉積岩。他的觀察和推論都符合現今地理學的論述。他還是中國首位創作了「石油」一詞的人﹐沿用至今。

    書中記載歐陽修藏了一幅牡丹花下有貓圖。貓眼瞳孔縮成一線從而判斷畫家畫貓時當在中午時份。沈括讚賞畫家觀察認真仔細﹐更指出時人不少只凭畫家名氣而論優劣是不懂評畫。

    在教學中﹐加插這些課外花邊趣聞﹐既增強學生知識點的連結﹐復消減學生對古代中國文化的無知和誤解。善莫大焉。

 

 

 

 


2024年4月13日

天工開物

934       天工開物     20240512

  

        大學時因修讀宋元明清的社會經濟史興起了看雜書的興趣。才知道有《天工開物》﹑《夢溪筆談》﹑《考工記》等與民生科技相關的古籍。其中明末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堪稱是中國十七世紀的STEM課程的教科書﹐值得向老師們介紹。或有助於向學生介紹中華科技發展的往迹。

        宋應星是明末崇禎年間書生﹐五試不第﹐便立心不再考科舉。因感於讀書人埋首書經,飽食終日卻不知糧米何來﹐日用紙墨﹐身着棉絲,卻不解怎樣造紙﹑墨煙;更不懂蠶絲棉花如何變成衣服。他走遍大江南北,蒐集資料﹐寫成《天工開物》一書共三篇18卷。圖文並茂﹐附123幅插圖,描繪了130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生產工序。

        書中內容當然有農作物和日常手工藝的生產過程。更包括如何釀蜂蜜與用甘蔗製糖﹑解釋車輪和火藥熱兵器「萬人敵」(即旋轉火箭彈)。他曾到過新疆見識和闐玉的開採和加工﹒到南海看如何採珍珠﹑描述了採礦冶金鑄造錘鍛的工藝﹑書中紀錄了十六種油脂的提煉和植物染料的配製﹑磚瓦陶瓷燒製和船舶車輛的構造等。

        不少學生誤以為中國科技一向落後於歐西。卻不知中國十七世紀時的科技水平與歐西各擅勝場﹐甚至有些明顯領先歐西。教師宜舉實例說明﹐而非空喊建立民族自信的宣傳話。台灣把《天工開物》和《夢溪筆談》中摘錄其中章節選輯在中小學語文課本的範文﹐我是認同的。

        STEM教育古今中外都有﹐不少資訊存在歷史經濟政治等文獻都有﹐不是非用電腦不可。日常衣食住行都有大量科技數工的元素。關鍵是善於採選教材。

 

 

 

2024年4月6日

粵港澳大灣區

933       n       20240405


 

    到學校跟教師分享教學經驗。年青老師問:為甚麼要跟學生講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呢?跟中小學生有何關係呢?

    對!教學內容要跟學生的生活或已有知識牽上關係﹐師生才更有動力和興趣花精神去教去學。那麼﹐非洲東部有個大島叫馬達加斯加﹑美國東岸有個城市叫巴爾的摩﹑佛教始源於印度﹑以巴戰爭四個月死了三萬多人﹑日本的沖繩原來叫琉球群島。那又跟學生有甚麼關係?是以教師要花點心思導引學生做好知識連結的工作。

    舉了澳門為例。澳門人口約六十多萬﹐與香港元朗的人口相若。元朗的青少年中學大學畢業後找工作﹐他們會只著眼於元朗天水圍嗎?同理﹐澳門的青年人不會把自己的前途局限在澳門氹仔路環﹐他們至少會思量在人口七百多萬的香港尋找出路和發展機會。如果香港的青少年有機會去新加坡曼谷或台北工作﹐會否抗拒呢?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成員之一﹐我們的學生怎能對這個地區無知呢?

    粵港澳大灣區人口超過七千萬(約香港的十倍)﹐經濟發展迅速﹐2023GDP已達14萬億元人民幣(1.9萬億美元)以上﹐超越南韓﹑俄羅斯﹑巴西﹑澳洲等國家。在這個社經充活力﹑正在上升的地區找工作和發展機會﹐不是很自然合理嗎?至少﹐都要認識或關注其發展﹐知悉其優缺長短。

    人的心胸視野有多闊﹐可選的路就有多寛。我們小時候不就是盼著有一天會走出維港﹐到外國去闖嗎?如今我們身邊就有一個崛起中的新世界﹐又怎能視若無睹甚至無知呢。最可惜的是﹐將自己的識見停留在過時的資訊﹐宥於偏見和誤解因而作出錯誤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