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4年8月24日

家長選校是否理性?

 教育心語 20140822

近年不少地方教育系統引入市場機制,以期利用無形之手,汰弱留強。這個機制的成效端賴消費者(家長和學生)掌握足夠真確資訊和家長是否會作出理性的選擇。
       「理性」在這裡是指:家長和學生作決定時,會考慮自己真正的需要;不會作出不實際的奢望。然而事實上,家長抉擇消費行為的時候,所付出的成本和機會成本,其實是極難計算。只能約莫猜度,加上抉擇後的結果,往往滯後十數年,其間不確定性極多。更由於沒有什麼成本可言,因為大多數開支,都由政府包起。
       尤有甚者:家長作出決定時,總是傾向基於「期望將來有機會出現」的結果,而非實際會發生的結果。家長以為,把孩子放入一間收取第一組別學生為主的學校,其子弟就會成為第一組別學生,就會有彪炳的學業成績;以為將中度智障的孩子放入輕度智障學校,孩子就會變為輕度智障。是以大量「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進入主流學校,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進入所謂「第一組別學校」,結果淪為該個校園或課室裡的極少數,遭到忽視或不適當的教導和壓力,致使其成長受到阻礙,出現「上流錯配」現象。
       在現行大規模生產的學校制度中,無論資源的配置,教師的教學方式和習慣,教師在課堂上處理個別學生的學習差異,極為困難。個別需要特殊指導和學習進度的學生,很容易成為犧牲品。
       家長這種選校心態,我們可以理解,但基礎是否理性?綜合的效果是:下游的弱校即使做得高效,家長卻用腳投票而殺之。

2014年8月15日

與海豚建立關係

教育心語 20140815

  參觀海豚表演的後台時﹐老師校長們最感興趣的問題是:怎樣使到海豚如此聽話?訓練員的一席話值得我們當教師的深思:「首先最重要的﹐要跟它建立關係。第二﹐我們有十二字真言:「正面獎勵誘導.足夠清楚指示。」
        同行的老師問:懲罰有效嗎?「不﹐我們從不。即使海豚有情緒時﹐我們也堅持十二字真言。」
        當學生做錯或不聽話時﹐不妨反省一下﹐我們有否給予足夠清楚指示?課堂教學上﹐有足夠清楚指示﹐明確努力的方向﹐使學生不致無所適從。是極重要的課堂管理微技巧。然而在課堂上不少老師只是重複:「錯﹐不是這樣!」﹐「您唔專心﹐叫你記住又無記性!」卻沒有清楚指示:「應該將手提起到手肘要高過膊頭。」或「先將右邊這一項化簡才移到左邊去。」學生需要教師正面指示怎樣做。
德叔再問海洋公園的海豚訓練員:「與海豚建立關係」其實是甚麼意思?
        她答道:經常關心牠。讓牠知道我們是友善的﹐有信用的﹐不會欺騙牠。不要以為海豚只接受食物獎賞。獎賞有兩種:有物質的﹐也有非物質的;例如輕拍它的身體﹐跟它講話和開心的笑容等。日子久了﹐非物質的都可以起作用。」
        「精彩!」一位將於九月退休的老友說:「這段話要讓當老師的聽聽。」
        教師跟學生建立關係﹐就是讓孩子知道:老師的關懷是真心的﹐老師明白他們的喜怒哀樂﹐盡管不認同他們的某些違規行為。
  關係建立了﹐您即使「長氣」囉囌或嚴詞斥責﹐他都不會懷恨在心。

2014年8月7日

教學相長

教育心語 20140808

    香港海洋公園2004年成立了「海洋公園學院」迄今已經十年。 其課程多樣化﹐縱向幅度遍及高初中和小學幼稚園;科目廣度涉及物理生物化學和通識科等。 筆者曾參與過海洋學院中若干課程﹐又試過參加其專門開放給教師的「幕後介紹課程」﹐覺得教師同行應該爭取去觀摩﹐看一下人家如何設計課堂﹐分析其教學手法和背後的理念。 海洋學院設有「教師研習室」,就是跟教師分享設計課程的心得,讓教師更有信心在學校推行環境教育。除了園內活動外,該學院跟濕地公園相似﹐亦提供到校之外展保育講座。老師可以盡量用好這種資源﹐做好教學工作。
        誠然﹐海洋學院導師們有特別的環境和設備作教材﹐但也應看到其間的思考和用心。 德叔多次在此欄提到﹐教師要花心力善用課外環境的多元素材﹐針對學生特點設計學習活動。 因為﹐實在見過不少尸位素餐的教師﹐帶著學生在博物館或課外學習場所「放羊」﹐向公眾和學生示範:「教師是如何無心向學」﹐向相關團體展示:「這間學校的教師是如何混飯吃」﹑示範這間學校的校長和領導層竟然可以容忍「這等教師如此上課」!
        參觀時教師自己也增廣見聞﹐眼界大開。 教學相長!
        在參觀海豚表演後台時﹐對訓練海豚很多疑問:
  -海豚只有肛門﹐如何小便?
  -大小二便如何才不會污染池水?
  -海豚有多長命?
  -每天要食多少東西?冬夏季有否不同?
  -怎樣睡覺?眼睛會合起來嗎?
  -睡覺時會自動到水面呼吸嗎﹗
  -如何使到海豚如此聽話?
  -海豚在水裡真的聽到水面的聲音指示嗎?
        答案讓師生都受益。


2014年8月1日

名校風範

教育心語 20140801

多年前曾經應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之邀擔任「全港中文學會比賽」的四個評判之一。 參賽的學校近卅間﹐競爭激烈。 經過連番評比﹐四個評判一致同意﹐AB兩間學校並列冠軍。
A校是新界北區名校﹐會考成績彪炳﹐早負盛名。 由報告和材料所見﹐該校的中文學會活動頻繁多樣﹐雖云有點龐雜或經驗不足﹐卻不掩其活力雄心。
B校是傳統名女校﹐不單狀元輩出﹐也以體育和各項文藝活動著名。 據報告和材料所見﹐活動新穎﹐計劃和動員力極強﹐而報告資料整齊而系統分明﹐堪為各校模範。
頒獎禮特別邀請各生與負責老師出席﹐並分享帶領活動的經驗心得。
A校由校長領軍﹐活動主任和中文學會顧問導師連同學生十數同來﹐陣容鼎盛。 頒獎禮前與學校領導打招呼﹐並鼓勵顧問老師明年再接再勵﹐參加翌屆比賽,再下一城。負責老師連忙推辭﹐表示不會參加。 因為今年她為了參加這個比賽,已經精疲力竭﹐尚幸取得佳績﹐總算有個交代。 明年不會再「重蹈覆轍」﹐因為她覺得學生自信不足﹐「每事問」之餘﹐老師自己也怕出了岔子而「事必躬親」﹐十分辛苦。故己視參賽為畏途了。  

B校由學生帶著顧問導師出席﹐導師歉歉地表示:其實我沒有出過甚麼力。 學年初同學們表示想參賽﹐要我批准﹐我便在報名格簽了名。 其間也沒理會她們搞甚麼﹐只是有活動便出席「現身」以示支持而已。 上周她們告訴我今天要出席領獎﹐我便來了。 實在有點慚愧﹐真的談不上甚麼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