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4年1月27日

學生的相異構想

教育心語 20140124


      哈佛教授Eric Mazur提倡的同儕導學peer instruction﹐是在課堂上提出一些富挑戰性或容易混淆的的難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後作答﹐於爭議後再投票表示其答案。 藉以促進課堂的參與互動和自主學習。 關鍵是題目要出得好。
      例如他曽以廿世紀初期著名的難題The Lewis Carrol’s Monkey Puzzle讓物理系學生思考。 題目大致如下:滑輪兩側各以繩子繫以相同重量的金屬錘(例如10kg)﹐則兩側質量相同而平衡不動。 若一邊換之以相同重量的猴子﹐而猴子沿繩子向上爬時﹐另一邊的錘子會上升?是下降還是不動?
      又例如:古代的短頸鹿﹐由於要採食高處的樹葉﹐基於「用進廢退」原理﹐短頸鹿的頸子愈來愈長進化而成長頸鹿?還是本來就有短頸鹿﹑中頸鹿和長頸鹿﹐只因短頸鹿和中頸鹿缺乏食物而絕種﹐現今只剩下長頸鹿?
      教師倘能由這類富挑戰性和趣味的題目入手﹐學生參與思考和探究興趣當會大增。

1990年代﹐華南和香港一些學者也曾就中學理科教學﹐作了若干相似的教學探究:「相異構想」Alternative framework 基本理念是:學童按生活直覺或直線思維簡單得出的結論﹐往往形成根深柢固的誤解。 接收訊息時會加以歪曲以遷就其固有想法而學得困難。 教師如能針對學生常犯錯誤或容易混淆的概念 (即學習難點)作教學的切入點﹐進而澄清相關概念﹐則其教學效果較佳﹐特別是課堂參與度明顯提升。 這種教學法﹐很倚重教師的質素功力:要熟悉學生的想法和思路﹐並作出針對性的教學手法﹐而非由定義出發﹐照本宣科。

2014年1月17日

Eric Mazur 概念測試

教育心語  20140117 

當教師探索高效教學方法的時候,普遍面對改變思維範式和長期習慣的難題。尤其是資深教師而又自覺行之有效,就更難起步。一向以講解清楚、幽默風趣,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師,更難放棄長期賴以成功的優勢而改弦易轍,採用另類的教學手法。蓋萬一畫虎不成,得來東施效顰之譏,何苦來哉?與資深積極的前線教師探索新路,不宜作翻天覆地的大革命,更宜在其強項逐步切入。
老師們都盼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故都在探索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由於成功例子不彰,經驗總結較少,宜介紹一些較易接受的教學點子,促進交流,方可成事。
由於高強老師熟悉課程,思路清晰,講解清楚,熟知學生常犯錯誤,或可在課堂引入源自哈佛大學工程應用物理學教授Eric Mazur Peer Instruction 方式。其流程是課上教師簡單講解基本概念後,隨即提問一些富挑戰性或揭示學生常犯錯誤的關鍵難題:「概念測試題」ConceptTests,讓學生獨立思考後即時投票選擇答案。如學生答對三至七成的,就着其互相討論澄清後而再行投票作答。這既增學生的參與,生生討論期間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蓋學生倘能講解清楚,其理解其實更深刻。
期望學生在家預習後才上課,則課後家庭和環境配合很重要。國內學生按導學案預習而成功的,多有寄宿環境和「夜自習」時段作後盾支援。
課堂上的概念測試則只改變課堂的若干操作,可能較易被教師接受。
然而﹐此教學法對教師要求極高,因為只有「高質」教師方能設計出高質素的ConceptTests 題目。

2014年1月10日

H5N1型怪獸家長

教育心語 20140110

在教師培訓工作坊中談親師溝通之道。為方便討論,將常見家長分為若干大類,下又分細型……
老師們分析其所見怪獸家長,多數不是單一類型,而屬各類型的混合體。於是出現了N1D4 型、H5N1,甚或D2B3F6 共同體之變種等。
在各種怪獸家長中,各區出現的類型重點亦有不同。蓋天水圍和跑馬地的學校不同,九龍塘與上水家長類型有異,理所當然。故教師的回應的策略、應對方式亦宜細緻分析設計。
          整體來說,香港的家長還是通情達理的多,尊師重道者眾。教師作為專業人士,對親師間的心態關係多作分析了解,加點耐性,總結經驗,當可較易履險如夷。
          台灣日本常見的怪獸家長類型,例如視老師為保母∕外傭的家長、喜歡指揮老師的家長,或民意代表問政式的家長,本港也有,尚幸不多。校長們反映:最不幸的,倒是心理不健全或病態的糾纏更煩。若然不幸有一個,亦足以使全校焦頭爛額,雞犬不寧。
          日前在九龍塘某女校工作,知悉她們最常見的,卻是「全情代入包攬上身專業護短型」。這類家長多數「自覺」學歷高有見識,愛女情切,為了女兒的未來,甚或放下了個人職業收入,專職投身女兒的教育大業。他們視女兒的成敗為己任,倘女兒成績稍遜,或教師批評女兒,家長則感同身受,視為對自己的攻擊,於是情緒不安甚至衝動,要辯護抗爭。與此相類的,則有為了保證孩子的成績,代筆作業功課;若女兒違規,則包攬上身,指女兒之錯,乃由家長誤導所致。

          欲解決問題或矛盾,教師先要通情,方可達理。換言之﹐訣要是:先照顧好彼此的情緒和心態﹐才能進一步講道理。

2014年1月2日

筷子文化圈

教育心語 20140103

  PISA 本來是OECD 做的一項研究,旨在探討學生表現的相關因素,供教育決策者參考。但各國政府與傳媒往往視之為國際教育成就的排名榜。特別是傳媒,報完排名與升降之後,便銷聲匿迹,不會跟進深究。政客們則各取所需,摘取若干部分,以攻擊政敵或邀功,鮮有深入探索並參照以作決策的基礎。
  PISA 考核三個範疇(數學、閱讀和科學)的測試題目,均非某些論者想當然的以為是背誦知識為主,而重點在測試學童的理解、應用與推論能力。試題考核的情景絕大部分都未嘗見過。評分標準也非全是單一答案。
  十多年來,PISA五輪的報告已經一再表明東亞的華人社區加上日韓星等「筷子文化圈」基本上都名列前茅。各地都想知悉其中奧妙。
  有學者認為東亞「筷子文化圈」其實是「科舉文化圈」。中國的科舉制度,有人笑譽之為中國第五大發明、是中國給世界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擺脫了血統關係,而採取唯賢是用的選拔人材原則,是體現了績效主義meritocracy 的一種設計。受科舉思想洗禮的地區裡,家長普遍重視教育:社會強調勤能補拙;求學要求耐性專注;重視評比;視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競爭乃理所當然。這等深入基層的想法,造成區內學生心理上慣於面對考試。
  我們留意到,PISA 考題絕不簡單,「題幹」stem 往往長達一頁或半頁紙。考生要有相當高的專注力和一定的閱讀能力,方能理解題目所問,以完成考題的要求。這使我們思考,專注耐性面對考評的心理質素,是否重要的影響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