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11月29日

家教

教育心語 20131129

        老人家到美國兒子家小住兩周。有機會首次與七歲的孫女和媳婦一起生活。回來後表示:由七歲孫女的生活小節表現﹐頗滿意兒媳的家教。
        何以見得?
        原來祖母留意到:孫女懂得自己動手把採摘回來的草莓做果醬﹐程序熟練﹐有板有眼。看來是多次實踐的結果。餐前會等齊客人才起筷﹑飯後會協助把餐具放入洗碗機的適當位置。她又注意到孫女早上洗面刷牙之後﹐懂得順手將盥洗盆旁邊的水點﹑牙膏泡沫等清潔乾淨。祖母表示:這些在洗手間浴室裡的手勢習慣﹐不可能由學校的教師教﹐必定是家長示範。這是「家教」!
        孩童七歲前的行為和習慣﹐主要決定於家長平日的要求和示範。 幼稚園鼻祖 Friedrich Froebel  指出:孩子是個主動學習者active learner, 教師要做的是引導和身教多於說教。 所以家長生活上示範極為重要。 例如:如何與家傭姐姐說話﹑如何與大廈看更叔叔說早晨﹑升降機內如何與鄰舍打招呼﹑飯後如何整理餐桌碗碟﹑如何收拾摺叠衣袜等。 在家長聚會中我喜歡展示日本皇孫上學時自己揹書包拿兩傘的影像﹐對比港孩由媽嫲菲傭代拿書包的情況﹐期望引發家長的感悟。

孩童有機會動手做﹐是鍛煉學習也是樂趣。 我們往往在學習的過程中為了效率和保証達標﹐家長拿掉了孩子動手的過程,因而孩子失去了持續學習的好奇。值得警惕的是,當我們辛苦搬走孩子成長路上的石頭﹑忙著把他們學習的曲徑開闢成康莊大道時,其實是剝奪了孩子自己探路尋幽的樂趣和能力。

2013年11月22日

真實的學習

教育心語 20131122 

發生在新界一間中學的真實故事。
學生會新閣選出後兩個月﹐學生會會長約見校長﹐商談關於校內飲水器的衛生問題。 學生代表認真地指出﹐校園裡各樓層的飲水器的水有異味﹐已近兩年了。 以致同學們都不敢再飲用飲水器的水。 上屆學生會曾要求校方改善﹐例如更換飲水器。 校方雖然徇學生要求﹐暑假前責成飲水器工程商人更換過全部濾水器﹐但異味仍存。
新任學生會決定從各樓層的飲水器中採摘水樣本作測試﹐並對比由洗手間水龍頭採來的水樣本。 將各樣本拿到生物實驗室去﹐得到生物老師和實驗室技術員的協助﹐作細菌培殖﹐並作對比實驗。 結果發現:飲水器的水樣本含菌量高於洗手間水龍頭的水樣本。 學生代表拿出製作精美﹑厚厚的實驗報告﹐並要求校長更換各飲水器。
校長詳細問及實驗過程﹐是否符合「公平測試」fair test 的標準。 學生代表細緻解說整個測試的設計和程序﹐如何控制各樣本的質素不受污染等。校長收過報告﹐答應跟進。 一方面與教師商議﹐另方面再與飲水器承辦商交涉。
最後﹐校長發現飲水器的水因有異味﹐故學生們一年多以來都沒有人使用過了。 很可能是水管內積水長期沒有流動﹐故異味與細菌增加。 便著人每天都定時放水﹐連續一周﹐水的異味果然消失。
校長請學生會代表再試嚐飲由飲水器的水。 味道正常之後﹐校長請學生再作一次水樣本測試。 一個月後實驗報告顯示:飲水器的水可以飲用。

這是真正的學習。 包括科學知識技能和民主認真的處事態度。

2013年11月15日

上班的地點

教育心語 20131115

          回母校參加校慶活動。校長領着一個斯文英偉的師弟來對我說: 「這位師弟主修地理,正在找工作。」她轉頭對師弟說: 「好好向大師兄請教一些心得吧。」原來師弟大學畢業兩年了,做了七份短工。最長的一份工也僅四個月。大多是主動辭職,理由是「悶、無趣、無嘢學、薪水低、辛苦……」
          問他可有申請過什麼工作?他說申請過很多工,大多無回音。我問:既然修讀地理,有否考慮過申請漁農自然護理署的工作?例如濕地公園或郊野公園的工作。他即說: 「沒有。天水圍,太遠了。如果派到郊野公園當值,就更不知是大帽山還是八仙嶺……我唔想周圍走……」
          太遠?香港有多大,有多遠呢?廣州、上海、新加坡或紐約有公司機構聘請你,你會去嗎?如今有哪一行不是四圍去呢?建築或工程也好,時裝、旅遊或地產也好,化妝、物流或金融也好,都免不了離開辦公室往外面跑。
          年前,一個世侄女想向商界求職,我介紹她到一老友的跨國公司試一下。她一看到地址是葵涌貨櫃碼頭,便面有難色: 「不是在中環尖沙嘴麼?」
          無知!
          原來時下有些年輕人對什麼是求職和工作真的無知,也有錯誤的幻想。有些女孩子大概受到電視劇誤導,以為當上班族,必定是打扮入時地出入中環辦公大廈,根本不知青年人首要過的第一關,是虛心刻苦學習、接受培訓,爭取出色地完成任務。如能在中小企裏一腳踢,更是鍛煉的好工場、木人巷。

          學校裏的就業輔導工作,實宜多向學生介紹職場實况,丟掉幻想迷思。

2013年11月8日

教學生行禮

教育心語 20131108

在學校工作幾十年,也參加過多間學校的畢業典禮,但見不少學生上台之行儀不當,千奇百怪,不少甚為失禮!學生上台的禮儀,學校不教,誰教?
學生做不好,學校要負首要責任。
典禮要讓學生參與綵排。屆時要不厭其煩,耳提面命,切莫掉以輕心。既要講清道理,最好還有實習錄影參照模範比較。讓學生得以見賢思齊,知所抉擇。
多年來教導學生領獎的基本禮儀,列出數點僅供參考:
1. 衣著要整齊,以示尊重典禮場合,莫失禮於學校和嘉賓。頭髮要束好,否則鞠躬時披頭散髮,被人誤為「貞子」重現。
2.   領獎者要快步上前,不能懶懶閒般拖着腳步。不宜讓長輩嘉賓久候,也使典禮節奏緊湊
3. 快步上前顯示對領獎殷切期望;否則讓頒獎者覺得做着一件無意義的事
4. 既是領獎,應面帶笑容,直至台下座位。此之謂「帶戲上場、帶戲落場」
5. 握手時要眼望嘉賓,身體微向前傾並鞠躬以示謙卑,口中輕說感謝之言和回應嘉賓的祝賀
6. 握手時要稍稍用力,讓人家感到你真誠做了一下握手動作
7. 握手時,與嘉賓距離要適中——約1824吋,好讓彼此可以交談和握手(倘學生沒有經驗,教師可在台上地面標明站立的位置)
8. 握手或拍照後,小心選擇合適路徑到台下,不要阻礙嘉賓的下一個行動
9. 如需向台下鞠躬,要讓台下觀眾見到你的頭頂或眼望自己腳尖,鞠躬時切莫同時望台下觀眾。否則就不是鞠躬,而像將屁股後抬一下而已。不信的可以試試,讓學生見識評分。

2013年11月1日

好老師

教育心語 20131101

香港教育界中,有不少認真的好老師。
陳老師,主教中史科。他對學生要求甚嚴。一九八三年因抗議日本刪改教科書,在校內帶領學生集會,更帶唱義勇軍進行曲,被校長禁止,遂辭職以明志。同事們都不捨得。一般同事對他所知不多,只知道他曾是火紅年代的戰將。他生活樸素,衣著簡單,每天均素衣皂褲,數十年如一日,往往因跟學生談心而枵腹從公,沒吃午飯。
據同學反映,為了盡用上課時間與學生探索問題,他從不在堂上測驗考試。所有測考都在放學後,將測考題目交給班長公布,學生自行在課室作答。他因屬訓導老師,課後總有不少工作要跟進,所以他從不「監考」。測試畢,各生將試卷交付班長再交給他。因為受他風尚人格的感染,據說從沒有學生於測考作弊。
          某年,學校於體育課發生更衣室失竊事故。老師們便設下陷阱:以硝酸銀塗於紙幣,放於更衣室內的衣物中,又故意露出一角,引誘小偷再犯。果然,有一小偷落網。眾師均沾沾自喜,他知道後即大為光火,對同事作為表示不滿;指出為人師表不應引人犯罪,儘管目的善良,手段不道德便不可接受。可見其對核心價值堅持之一斑。
          六四事件之後,他大概對人性有點失望,便想辭職不再當教師。全體同事簽名挽留,他只肯多留一年,跟着便退隱而去,據說到倉庫做管貨,寧願對物,不再對人了。然而畢竟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幾個月後便累壞身體,退下火線。

          如此好師,不再教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