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7年3月11日

不當班主任

567 nnn  教育心語 20170310

  近年國內中小學教師圈中﹐愈來愈多場合接觸到「不想當班主任」的說法。 網上也有不少專文討論。
  三四十年前﹐入教師這個行業﹐當班主任是理所當然的天職。 甚至有「不當過班主任﹐怎算當過教師呢?」跟同事閒談時﹐也曾提及沒當班主任那些年﹐就「沒有了一班小毛頭在身邊轉﹐沒有了一班心腹供使喚」﹐總覺得少了一點甚麼。 當班主任﹐仿彿有了一大班子女﹐聽她們吱喳爭吵﹑看他們淘氣哭訴﹑聽她們在周記裡細訴家庭和青春瑣事﹑分享著他們的歡笑與焦慮﹐才有點當教師而非教書匠的味道。
  固然﹐當班主任就要招呼家長﹑平衡輕重﹑要噓寒問暖關顧病患之類﹐更要點名收手冊追回條﹑查案仲裁﹑折衝樽俎諸般矛盾﹑安排集體活動﹑維持秩序和安全﹑保健牙醫之類﹐也確是繁瑣。 但要是贏得學生家長的信任和依傍﹐心理的回報也挺高的。
  未知從甚麼時候開始﹐國內當班主任有財政津貼﹐數額因地因班級或人數而異﹐由每月數十至數百元不等。 在收入少時﹐這還有點「重視」的象徵﹐在整體生活水平提升以後﹐每月這一百幾十(甚或數百)的補貼﹐就逐漸顯得微薄了。 更甚的﹐在斤斤計較按勞取酬﹑衡工量值的文化下﹐就形成了不願當班主任了。  有教師明言:我每月拿幾百元出來﹐你去當!
  Maslow的「需求和動機」理論﹐人解決了安全溫飽後﹐工資薪水的作用就逐漸退場。 教師的動力最終還是榮譽感﹑歸屬感﹑工作意義和滿足感最重要。 以為給錢就有動力的體制已經過時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