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6月27日

聽故事.學道理

【789】    20210625

  

        人的學習﹐大體上是由近及遠﹑由具體到抽象﹐由實踐到理論。兒童的學習﹐往往通過直觀生活現實﹐或聽故事來明白生活上的各種道理。故世界各民族﹐都把講故事視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

         無論是《伊索寓言》或《愛的教育》﹑或由杯弓蛇影﹑風聲鶴唳到孔融讓梨﹐從雞鳴狗盜﹑野人獻曝到曹沖稱象﹐都是通過具體的事例﹐讓孩童明白待人接物的道理。

         認識中國文化價值觀﹐不一定通過學校課堂而得。我們先輩不少儘管未上過學﹐但通過戲曲或電影﹑說書人講故事所用詞語﹐都明白不少傳統文化的內容和常識﹐一樣也有家國情懷。

         家中老傭人三姐常自嘲是文盲﹐大致只認得麻將枱上幾十個字而已。但她通過看大戲和電影﹑聽戲曲的戲文唱詞﹐累積下來﹐往往也出口成文﹐還能解釋不少成語故事。

         回想自己學習中國語文文學藝術等文化知識﹐不少都是通過課外戲劇小說電影隨機散亂地耳濡目染﹑各種電台電視書本媒介或觀賞演出﹐潛移默化而習得。其中尤以通過大量成語故事﹐學到不少文史常識﹐填充了歷史課堂聽來的枯燥理念框架。歷史人物故事和藝術作品中的七情六慾﹑恩怨情仇﹐豐富了歷史名詞以外的事物因果脈絡﹑知道了帝王家譜之外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

         通過聽故事﹑時事實例學文化和價值觀﹐既易於吸收﹐印象亦較深刻。精煉的人物故事﹐會更深入人心。無論宗教的主日學﹐村口榕樹頭下講三國水滸的說書人﹐電子媒體中的故事﹐都是通過大量有血肉的人物故事來講道理。

         對著孩子﹐教師不必急於說教﹐講人生哲學﹐或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