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3月8日

風月同天


722  20200306


         通識科的《全球化》單元內容﹐一般較著重經濟活動的全球化,也旁及由此而引致對社會文化的影響。這次2019新冠状病毒疫情也可作為案例之一。
         全球化形態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以下各方面的全球流動:人才流﹑物質流﹑資金流﹑資訊流﹑污染流和疫症流。
         這裡主要談後兩項。
         住在同一行星﹐世界各國人民都會或多或少﹑或遲或早受到環境污染的影響。大氣環流﹑洋流河水﹐從來都跨越國界。國際貿易和旅遊﹐使貨物流和人流大幅增加。這都會把病毒瘟疫與污染物隨風水流動﹐或貨客流動傳遍全球。例子多不勝數。小者如六十年前德國品種的小型甴曱通過貨物進入香港亞洲。大者如幾百年前黑死病﹐致歐亞死了幾千萬人;又歐洲殖民者把歐陸的細菌病毒帶到美洲, 致使美洲一些部落滅絕。美國把強污染的化學工廠搬往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先進地區把垃圾廢物運往落後地區處理或堆填。不少地區受到鄰近地區的水流或空氣污染。海洋上的塑膠垃圾正在環球流動。香港西部海域就常見珠江流入的塑膠瓶袋。
         是以有先進國家的政客甚至提出在外貿關口對外國貨徵收碳排放稅。
         古代運輸流通不及今天﹐地區性的污染或瘟疫傳播規模和速度都較慢較小。如今污染瘟疫無疆界。新冠病疫症已對打擊全球股市。中國因抗疫而停工﹐BBC報導其二月碳排放量明顯下降。停工引發的全球產業鏈中斷供應影響最少持續半年。防疫醫護用品即時全球渴市漲價。防疫軟硬件不足的弱國受影響也許稍遲﹐但局面更為被動了。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現今全球化下的世界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