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12月16日

案例學習法

教育心語 20111216


現實生活不像學校課堂,沒有分科目。平日待人接物所需要的生活技能、知識和態度,是人生經歷所得的綜合產品,所以要「通識」以解難。學校裡,將知識技能態度分開來「教」,只是方便教師「專科專教」的措施,不是方便學生學習和應用實踐的做法。
  將要學的東西,分開單元章節,按一定次序講授,也許很理性和合邏輯。但生活難題的出現,卻是渾沌隨機而來,不一定按牌理出牌。急時如星火如洪水、慢時卻遲遲不見反應,努力耕耘不一定即時見功;踏破鐵鞋,驀然回首,卻已是綠柳成蔭了。是以不少行業的培訓和教學方式,不用清晰條理有序的章節系統,而用「難題為本」的案例入手,從具體解難過程中學習。
  在主持學校行政培訓工作坊時,校方要求多談一下具體的行政溝通技巧,例如如何跟同事說話;如何批評同事;如何鼓勵不積極的同事;如何與家長周旋;如何與學生交往……
  要處理這等事物,不可能上三五個小時課可以竟事,不是讀五七本書便有成,而需就個人的特點,用上畢生經歷過的人情世故的感悟,參照前輩友朋的成敗故事,才得出某種處理方案,而且不一定有效。
校情千差萬別,人物古靈精怪,處事沒有不二法門、沒有萬應靈丹。
所以,這類工作坊多以實際案例入手,讓教師代入角色,親歷其間的矛盾和焦慮,嘗試多方思量,始訂出長短期解決方案。教師們都覺得實用。
 然而此法仍有缺點:討論的是他人的案例,少了一份肉緊與組織裡恩怨情仇的牽扯﹐所以都頗能冷靜客觀﹐說得頭頭是道。但討論校內自己的案例﹐卻又迴避顧左右而言他﹐或又噤若寒蟬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