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4年3月30日

整合碎片成知識

932   n 20240329

 

    將資訊切碎餵給學員﹐可能方便學員吸收﹐但吸收後能否成為學員的「知識」呢?

    按現行多數人接受的學習理論﹐散亂的資訊必須由學員自己建構成為「知識」。也就是把各種資訊﹐篩選整理後按一定關係或規律放在一個理念框架裡﹐才成為知識。

    這個框架可以由學員自己全新建構(創造發明)﹐但更多的是向前人學習﹑複製﹑借用﹑參考﹑移植﹑模仿﹑抄襲…。中小學教師課堂上的授課操作﹐主要是把前人歷年整理總結出來的框架和成果向學生介紹﹐示範如何將各種事物放進框架/系統中﹐讓學員知悉事物間的關係。也就是重蹈前輩的足跡路徑。故「學習」絕不單是接收訊息﹐更重要的是懂得整理好事物的關係。這些關係包括而不限於:時序﹑空間﹑方向﹑因果﹑層級﹑對比﹑矛盾﹑排斥﹑關連﹑依存﹑量變和質變﹑隨機離散或按規律變化……等。

    資訊碎片進入學生的腦中﹐能否記住已經不易確定;很少學生有能力自己創作發明出一個框架系統以整合資訊。更多是有導師引領參照前人的成果﹐重組成為系統化的「知識」。

    今網上介紹微學習的文獻﹐多聚焦於資訊發放接收的優長﹐較少論及後續的整合配套。教師的工作﹐既要精煉視聽圖象碎片外﹐復要導引學生認識前人成果。這工作量不會減少。

小結:我輩教師要逐步適應碎片化的學習世代﹐檢視尋覓更佳的教學方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