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1月2日

初中生買餸

765 nnn  20200108

 

         本港初中學生不懂得入厨煮一餐﹐大概是常態吧。這不是學校正規課程範圍﹐而應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功。家長有否自覺要將這項技能﹑常識和心態放進「家教」的課程中?
         入厨做餐﹐先要有到街市買菜的常識﹐內容包括:做餐需要甚麼材料和配料﹑到市場買菜時「格價」﹑認識不同品種或商標牌子的貨色﹑在有限資源/預算下購買適當物品﹑甚至買各類果菜魚肉的先後次序﹑選定抉擇購買冰凍或新鮮食品的考量因素等。
         月前帶著一個少有到街市買菜的中二級學生到旺角街市買餸﹐發現其中可學的知識不少﹐是全方位學習的好課堂。茲舉例如下:

         粵語中甚麼是買「餸」?餸是甚麼?跟主食米飯有何關係?
         各類食品的來源地有很多地理常識﹐可以探究一下。買餸期間我要不斷解釋:鯇魚跟中山脆肉鯇魚的區別﹑河南黑草羊吃的草不是黑色﹑菜芯芥蘭為何會來自千里之外的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銀川﹑台灣番石榴當地人叫作芭樂。麒麟果火龍果其實是仙人掌的果實﹐本是乾旱地區出產。東星斑產自南中國海;不少多寶魚則產自黃竹坑工廠大廈。
         不宜責怪這少年不知甚麼是休魚期﹐不知桂花魚是淡水魚等。年少無知很正常。無知往往源於其見識經歷的不足﹐生活圈子狹窄。基層草根經歷簡單﹐缺宏觀視野﹐往往不知域外天地;富裕中產子弟囿於溫室﹐不知民間疾苦﹐搵食艱難。我心裡想:家長(特別是中產的家長) 宜刻意安排下一代多走一下街市﹐「知米貴」﹐做點家務勞動﹐藉此增廣見聞﹐拓濶知識領域。
         學校課程是精煉的套裝知識﹐有其先天缺陷。校園門牆之外﹐也是課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