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6月29日

生命影響生命



 634 《教育心語》20180629



        學校與社工機構合作﹐除借助她們的人力資源和場地設施等硬件外﹐更需借助她們的關係網絡﹑思維方式﹑工作手法和專業知識。 除了一般市民較熟悉的﹑恒常的學校社工直接入校輔導學生外﹐合作範疇也包括:家長教育﹑生涯規劃﹑課餘托管﹑教師發展﹑交流青少年訊息與趨勢﹑安排遊學﹑社會服務等。
        畢竟教師的工作重點在教學﹐輔導青少年的工作方式比較傳統單調。 教師和學校倘能參考社工的專業知識和工作形式﹐可使輔導工作多樣化和顯得更有生氣或富新鮮感。
        九龍東某校的輔導老師在一次問卷篩查中﹐發現了一批情緒特別負面的中三女學生。進一步接觸後﹐發現有六位可能有自毀傾向。其中一人更研究了燒炭自殺所需的炭量和細節。因人數眾多﹐校方與社工評估形勢後﹐商議決定與學校所在屋村的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合作﹐展開教師也許不擅長的輔導支援工作。
        該中心為此特別成立了一個「露宿者關注組」﹐進校招募成員。 老師和社工從旁鼓勵並推薦目標女生連同一批性格開朗的「學生長 Prefect」加入。 開展為期半年的服務學習計劃:【關注露宿者】。 六個目標女生有五個在半推半就的情況下也加入了。 她們跟著社工和學兄學姐們到街頭訪談觀察﹑研討露宿者的成因﹑困難和長短期需要。 半年後寫成報告後﹐更在周會中向同學匯報研究所得和談感想。
        通過這類實際的體驗活動﹐讓學生認識社會底層的生活實況﹐感受到露宿者在街頭橋底的逆厄環境和精神壓力中﹐如何掙扎求存﹐從而在社工導引下跟同儕省思自己的生命。 又豈是教師在德育課上講述正向思維能取代?
  生命教育,不是在課室裡侃侃而談珍惜生命﹑積極正向等口號和大道理。我們更相信通過開拓視野心胸﹐體驗實際生活中的甜酸苦辣﹐參照他人的經驗會更具說服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