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4月12日

這就是海!


623¾¾¾《教育心語》20180413


        接待甘肅來港交流的校長﹐午餐時問我:「我們見到在香港那些長鬚的樹是甚麼樹呢?」對於來自乾旱河西走廊的朋友來說﹐濕熱地帶長滿氣根的榕樹是新奇的。 經解析後﹐他們說﹐以往書本上讀過氣根這回事﹐今始親見﹐很是興奮。
        來自北歐的朋友也沒見過榕樹﹐更未見過長在石牆上的榕樹。 作為導遊﹐會細緻地介紹一下榕樹的生態----甚至可以一樹成林。 客人都嘖嘖稱奇。
        香港的學生大柢都認識榕樹了。 卻可能會混淆了另一氣根發達的印度橡樹。 故我帶著學生和朋友在山頂盧吉道賞樹時﹐總會將榕樹和印度橡樹一起比較。 陪著孩子走在郊野時總會把握時機介紹海灘旁紅樹林的支柱根和支撐大喬木的板根等﹐好讓他們通過對比異同﹑新舊知識相關連結﹐從而加深印象。  
        教學工作﹐不宜將書本知識割離生活體驗。 老師的工作之一﹐就要不時把活生生的平常事物結合到課程。 學生因著這種連結﹐學習會特別興奮﹐印象也特別深刻。 記得卅年前我初到戈壁灘時﹐發現遍地小石塊全都光滑而起稜面﹐方省起這就是地理課上教過的「風稜石」。 登時開心地抓了一把小石珍而重之回校作教具。
        汶川地震後﹐北川中學與本港金文泰中學結成姐妹學校﹐每年彼此互訪。 北川的羌族少年從未離開過家鄉,從未見過海洋。 到香港除了跟姐妹學校師生交流外﹐金文泰的老校友和有心人都會安排一個下午讓他們到海灘上走走﹐她們赤著腳跑進海裡﹐嚐點海水的鹹味﹐向著大海笑﹑向著大海叫:這就是海!


1 則留言:

  1. 相信香港的老師(起碼我這一代當教師的)也希望可以帶學生實地看看石牆樹、風稜石、沙灘大海、香港自己的東西(屯門的學生很多都未見過電車)......但實在太忙了,要用有涯的時間逐無涯的課程,何能不殆?
    其實香港教育令老師學生家都痛苦,源於太多、太深奧、太超能力的課程(那些強迫學生早讀半年課程的學校絕對是揠曲助長)。我幻想若果把現有的課程減半(量和程度),學生一定會開心得多,和老師家長的關係也好得多。——這都是錢不能解決的問題,也是不花錢可以解決的問題。
    ——鍾寶強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