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3月10日

鼓勵學生發問

教育心語 20160311

        常評我們的學生太被動。 教師上課﹐學生就乖乖的坐著聽。 「好學生」就是能忍受沉悶教學法的學生;課上能吸收教師說的﹐測考時能回答教師期望的。 期間即使有疑問﹐有相關的問題想問﹐也要忍耐﹐不能打斷老師的話柄﹐這才是有禮貌的「好」學生。
  可老師滿堂灌﹐根本無容插咀。後來過了當時想問的衝動和熱情。 甚至稍後被其他話題或知識點干擾了﹐剛才想問甚麼也忘記了。 反正這些內容﹐往往不用測考﹐所以不懂也無大礙。 日久﹐好學生就靜靜的坐著﹐等待被評為「乖學生」。
  十多年來﹐持續在海洋/地質/濕地公園﹑文物徑﹑野外農場和博物館跟教師探討在課室外怎樣帶領學生學習。 課室外天大地大﹐環境千變萬化﹐刺激學生的感官和思維﹐必然引起很多疑惑﹐成為課上有趣的討論內容。 如何處理好原訂的教學計劃與隨機生成的即時疑問﹐考教師的功力。
        當然最好就是教師早已預計學生的興趣點﹐針對性地設計課程。 例如:已經預知學生多數未見過活生生的肥豬和會啼會走的鶏﹐未見過真實在田中的稻草人﹑未嗅過大熊貓的糞便和親手觸摸過海豚﹑海星和蛇鱗等﹐就宜善用這等現場才有的實物資源結合成校本課程。
         再就是要鼓勵學生多提問題。 尤其是有專家導賞員在現場﹐更要珍惜提問討論的機會。 即使是稀奇古怪的想法﹐不懂就問。 經驗所得﹐只有教師也示範顯出好奇好學﹑學生才敢想敢問。 有時學生不懂問而過門不入﹐教師就搭架構棚﹐搬梯築台﹐助其上升﹐導其進入知識迷宮取寶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