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4月21日

由【周記】到 facebook

教育心語 20130419

有中三的班主任為了掌握學生的情況﹐ 設立了該班的 facebook 群組。全班各生均自動成為「朋友」﹐可在臉書上分享各種想法或生活點滴。另有班主任則在手機上為全班同學成立了What’sApp 的群組。他們的想法相似:同學們自發地已經建立各式各樣的社交群組﹐相談甚歡樂在其中﹐教師又焉能與之脫節?
青少年在互聯網上的社交網絡已經成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份﹐教師欲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況﹑關心的議題﹑焦慮或不滿的事情﹑認同並興奮的人物﹑ 參與其電子社交網絡是應有之義﹐理所當然。
面對學生時興的生活模式﹐ 教師是避而不見不明不知不問﹐ 還是主動認識瞭解關注﹐洞察其中優缺和長短而善加利用?須知學生組成網絡群組後﹐未必會主動邀請或批准教師加入。 然若教師在學年初早著先鞭﹐建立在前﹐邀約學生加入﹐爭取主動﹐總好過被拒諸門外後﹐徒呼荷荷﹐望網興嘆。當然﹐學生為免教師阻手阻腳﹐也許會另起爐灶。
十五年前﹐學生們己經開始在網上討論區談論學校的生活﹐小至八卦瑣事﹐大至校政和批評教師的教學;更有各類是非﹑真真假假的傳聞或流言。當時我們已經要不時留意網上的風雲﹐ 偶或軟性參與討論﹑開導澄清﹑協助同學理解學校的政策﹑導引學習處理群體事務的矛盾﹑關顧個別同學的情緒與不安。
訓輔老師的工作範圍隨時勢而變。廿年前﹐訓導工作範圍已經由學生的「周記」擴展到校外的商場﹑桌球室和機舖。如今手機流行﹐社交網絡全面滲入學生生活﹐訓輔工作的空間範圍和手段形式又再改變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