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10月19日

邯鄲學步

教育心語 20121019

 
 
  莊子《秋水》篇有個故事(或寓言):燕國壽陵有個年輕人,聽聞趙國都城邯鄲的人走路風度姿態特別優雅,便到邯鄲學習人家走路的方式。豈料久學不成,卻連自己本來如何走路都忘記了,最後只得「匍匐而歸」爬回家鄉。
  這等例子,觀課時屢見不鮮。
  有些老師以為有外人來觀課,便準備做一場「大龍鳳」以示尊重。又據聞時下流行合作學習法,要求課堂多互動,要用上甚麼影音多媒體才算是好課,便生搬硬套,將各類教學手段都倒進藥煲,以為精心製作一劑「廿四味」奉客。於是臨急周章到網上下載一段視頻在堂上播放;簡單三五句便說得清楚的論點甚至事實定義,卻強要學生分組討論,以「探究學習」代替齋講教學法。
  然而有些老師平日慣於直接串講,根本不熟習操作影音器材,堂上雞手鴨腳搞了一輪,經由學生插手才斷斷續續播完。效果固然不佳,也浪費時間。有些課題,根本毋須討論,卻硬要學生分組研討。研討活動事先倘無足夠輸入,沒有靜思加工的時間和空間,討論又焉會有好的產出?塘水滾塘魚式的對談,往往流於閒聊野話,無效外更易滋生秩序難題。
  教學方法與內容,需與時俱進方能配合時代的需要和學生的特性。教師工具箱中備有多種法寶,甚至用科技手段協助教學,提升效果,是努力的方向。然而教師各擅勝場,工具亦各有功能,用得其所,果效方顯。誤用濫用,畫虎不成,倒不如串講得清楚有趣,免得招效顰之譏,匍匐而歸。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