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4月9日

孔明揮淚斬馬謖

教育心語20100826

  三國演義有這麼一個故事:魏蜀對壘﹐街亭是咽喉要地。 諸葛亮正思量調兵遣將。 馬謖是孔明好友﹐素有戰略才智﹐甚得諸葛亮器重﹐每與他談論通宵達旦。 馬謖請纓守街亭﹐孔明擔心他雖有謀略﹐卻不善實戰。 但馬謖願立軍令狀﹐若失敗就處死全家﹐諸葛亮才勉強同意他帶兵﹐并指派資深將軍王平隨行﹐更交代在安置完營寨後須立刻回報﹐遇事要與王平商量。 馬謖一一答應。
  可馬謖到了街亭﹐卻不聽王平的建議﹐執意扎兵山上﹐ 而且沒有遵守約定將安營的陣圖送回本部。司馬懿派兵攻街亭﹐圍兵山下切斷糧水﹐使得馬謖兵敗如山倒﹐街亭失守。事後諸葛亮為維持軍紀而揮淚斬馬謖﹐并自請處分降職三等。
  有論者謂:馬謖之敗﹐是他不守紀律。 我卻以為是諸葛亮用人不當。 馬謖雖謀略過人﹐卻非戰將。 資治通鑑有載:劉備臨終前曾告誡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騏驥日行千里﹐捕鼠不及貓蛇。 有些人可憑三寸舌逞強﹐卻未能仗三尺劍行事。 人各有專擅﹐能力卻未必可以遷移。
  這等事例﹐在學校中屢見不鮮。 上課有趣有料而有心的好老師﹐未必是行政長才。 升級當了主任﹐減了課節﹐實在是削其專長﹐暴其所短。 好主任當了校長﹐有可能是少了個好主任﹐多了個差校長。 這就是企管界反覆提醒的用人陷阱﹐稱「彼得定律」Peter's Law:機構裡有能力的人﹐最後都會被擢升到他不合適的位置。 在有上無落的制度裡﹐日久﹐機構便由一批不適當的人當上中層骨幹。 帝國於焉崩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