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2月13日

AI 與學校行政

978n 20250214

  

近年全球熱議大型語言模型LLM。這種人工智慧 程式,可以辨識和產生文字並完成其他任務﹐包括聊天﹑回應問答甚至可以生成文章。LLM 從網絡收集數以百萬GB 的文字進行訓練。然而樣本的品質會影響 LLM 學習的效果,但已經可見LLM 的使用會大大改變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職業的形態﹑人力的需求。

    在大學裡幾個教授曾經要求LLM模型回答考試的試題。有些回答表現不俗﹐有部份則未如人意。大體上還何以拿到 C+/B-的成績。

    教育是面對未來的事業。當全球都使用這種工程技術時﹐我們的學校教育和學生將面對甚麼挑戰?簡單地說﹐我們的學校和師生到底是否知道人工智慧將會對其生活和教學起著何種影響?又因此而作出了何種對策?學校的生態將會有何改變?

    是以教育當局固然要作出長遠一點的規劃外﹐也要籌謀在課程教學上作出相應的變革﹐增強師生在這方面的意識﹐甚至在生涯規劃上作點相關的準備。

    作為學校領導層的校董﹐我們在過去兩三年裡﹐也先後接觸過不同型式的培訓﹐從知悉大局的發展﹐到具體一點包括AI將會對學校行政的影響或改變等。只有掌握了大方向﹐校董會IMC在財務和人力資源投放才會比較準確。

    這包括認識教師培訓的方向和內容的調整﹑學校行政文書工作安排和人力調動等。

    根據個人理解:在可見的將來(約五至七年)AI只會提供方便﹐減省底層的文書工作量。但仍然倚賴真人的對事物的專業判斷和決策。即是說﹐AI可以替人起草文書草稿﹐但仍需人手把關修訂。學校不會把專業職能﹑聲譽交付機器主宰。校董們有個共識:只有明白知悉AI缺陷的人﹐才適宜使用AI。因為要由人把關作決策。

 


2025年2月8日

沒收學生物品

977     20250207

 

 

中小學裡常見有教師沒收學生物品事件。究竟處理時有何原則要秉持?有何因素要考慮?筆者不是法律工作者。只是按一般常理分析。

    學校是個集體生活的地方﹐其中師生有一定的公眾行為準則要遵守。為了學校的公共安全﹑或為了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學習氣氛和學習條件﹐學校教師和校長有責任亦有權力去制訂相關的行為準則 (也就是所謂「校規」)﹐要同學們遵守。如果學生違反了守則﹐學校教師有責任亦有權向學生解釋﹑勸說﹑教育﹐甚至有一定強制權﹐要求學生執行。

    不少學校在學年初給家長的信函中有要求家長配合學校的政策﹐協助學校做好校風﹑校規。家長亦應明白校規的原則和必要性﹐與校方配合。如有不同意見﹐可以跟教師和校方商討。

    我在新界大埔區某中學的學生手冊中見到有以下三份文件﹐分別由學生﹑家長和校長簽署確認:

1.學生行為自我約束的約章﹑

2.家長支持督促學生遵守約章﹑

3.校長教師協助學生踐行約章的承諾書。

    總之﹐遵守好校規是學生﹑教師和家長的共同任務。

    校方是可以禁止學生携帶違法物品入校;也可以訂立不宜入校的物品。如果物品是學生的私有財產﹐教師大概是沒有權力去沒收。但物品如果干擾了正常的學習生活或安全﹐教師有責任檢拾(扣押)並暫時保管﹐於放學時再交給學生或家長/監護人。

    暫時扣押的學生物品﹐不論貴賤﹐都要小心保管﹐切莫丟失﹐更不能據為己有。教師暫時扣押學生的物品﹐因各校校情規矩不同而有異﹐可能包括:手機﹑書籍刊物﹑玩具﹑利器…等。教師宜向學生解說物品不宜帶回學校的原因﹐忌用粗暴手法沒收處置。

2025年2月1日

寺.廟.庵.觀

977      20250131

 

 

港澳地區佛教寺院不少﹐名稱大都有寺或禪院之名。如:澳門有普濟禪院(觀音堂)﹑菩提禪院﹑香港的志蓮淨苑:慈山寺﹑寶蓮寺﹑西方寺…等。其中專為出家女士而設的亦有用「庵」為名。「精舍」一般是習佛人的居所﹐多數都不對外開放。

    道教的道場有:黃大仙祠﹑蓬瀛仙館、青松觀、雲泉仙館等。還有儒釋道三合一的圓玄學院等。

    各區更多的是各種各類民間信仰的廟宇。包括:土地公系統的二伯公廟/ 石敢當/ 社壇/ 福德祠等。

    又有供奉花粉夫人(保青春美貌);金花娘娘(主要保佑孩子健康);七姐廟(祈佑好姻緣)包公廟﹑藥王廟﹑楊候廟﹑車公廟﹑哪叱廟﹑關公廟(三街會館)﹑龍王廟﹑龍母廟。澳門有康公廟兩間﹑十月初五街的廟中左右也供奉花粉夫人和廣利洪聖爺等各種民間宗教和神祇。供奉三神組合的三聖宮﹐各地三神組合不同﹐如澳門的主祀金花娘娘、觀音、華光帝。屯門的則供奉儒釋道三教。

港澳地區瀕海﹐漁民多供奉各式各樣的水神﹐祈佑水陸平安。:澳門有蓮峰廟﹑天妃廟﹑媽閣﹑三婆廟(氹仔)。本港各區的天后廟﹑水月宮﹑譚公廟﹑南海廣利洪聖爺廟﹑北帝廟…等。

    其中水神有各種神跡傳說。但「北帝」又稱玄武大帝/玄天上帝/真武大帝等。因為在中國五行中北方屬水而被奉為水神。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分別以白綠黑紅黃代表。故北帝以「黑面神」的模樣示人。

    譚公(原名譚德)﹐元末人, 據說能呼風噢雨。神像樣貌是個小男孩。據說他十三歲便羽化成仙。

    由供奉的神祇﹑碑刻和對聯內容﹐大致可以想見當年人們的祈盼與希望。反映了當時社會和人們生活的難題,值得向學生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