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2】 20241025
出席港澳大灣區一個中華文化活動開幕禮。其中安排三間中小學的獅藝表演。今次特別留意三隊南獅表演旁邊鑼鼓的演出。
觀賞舞獅﹐多聚焦舞獅者的馬步﹑模仿獅子各種動作如:睡覺﹑甦醒﹑精靈遊玩﹑好奇探索﹑跳躍﹑轉彎﹑步行﹑上樓﹑採青等動作。更有舞者能演出醉獅﹑上下椿時驚怕﹑腳震﹑躊躇到最後勇敢克服困難的「劇情」等。但今次近距離觀賞獅藝隊不可或缺的鑼鼓敲擊的表演。真的是大開眼界﹐對表演者和導師的辛勞排練深表欽佩。
舞獅隊的敲擊隊伍一般由一鼓一鑼三四大小鈸組成。鼓手是表演的領隊指揮和靈魂。他要視乎臨場的變化而「執生」﹐臨時作出調校演出的節奏緩急﹑控制氣氛的轉變等。尤其是點睛儀式時﹐鼓手目不轉睛地盯著各嘉賓的動作﹐帶領團隊因應不同嘉賓點睛的進度﹐適切地配合和應嘉賓的動作。完全體現一個臨場配樂的指揮功能。
是次中學鼓手都是中四五級的同學。小學的鼓手﹐身材矮小﹐能量卻極大。他們都充滿自信﹑一眼關七﹑留意場地上表演者和觀眾的行動聚散﹑甚至道具擺設安全等﹑氣定神閒﹐指揮若定。
全程未見鼓手看身前的鼓﹐仿彿大鼓就是其身體一部份。鼓棍上下翻飛﹐徐疾輕重有致﹐有來自鼓邊輕急碎片﹐有在鼓心重擊而迴蕩悠長的雷響。加上團隊適時的叱喝吶喊﹐益增熱烈氣氛;方知鑼鼓團隊是演出的關鍵元素。
跟獅藝隊成員閒談﹐他們估計一場演出大都要練習上百次﹐才比較保証整體的配合和默契。練習期的幾個月裡﹐導師(學校外判的武館師傅) 指導不同經驗的學員﹐或循循善誘﹐或疾言厲色﹐剛柔並濟。演出時照顧經驗不足的小獅﹐臨場幫扶提點﹐肯定花的心血不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