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3年3月11日

科普



 876  n  20230310

 

 

       不少廣告宣傳中﹐傳輸錯誤訊息。更多是把假資訊滲雜在真資料中﹐真假難辨﹐良莠不齊﹐常使受眾墮入其誤導的圈套﹐因而作出錯誤決定。又常用一些時興的科學名辭(例如AI/量子/納米/區塊鏈/負離子/元宇宙…)包裝﹐使人覺得所提的內容有所謂「科學根據」或是先進科技產品。

    學生對教師信任﹐教師倘能匡正其中謬誤﹐對提升大眾的科學意識﹐事半功倍。教師有必要和責任做好各類「科普」工作。

       科普不限於介紹數理化生等理科知識原理﹐也包括文史哲藝政經的常識。不少人因為在中學過早文理分科﹐以致不少中學生應該懂的普通常識﹐竟然茫無所知。例如文科生不懂家居電器的「保險絲」﹑微波爐或發電站的原理;理科生不知通貨膨脹的背景原理﹑甚麼是蘭亭序或李清照。

    其實更重要的﹐是一些基本邏輯推理的ABC﹐科技術語的基本意涵﹑統計學的基本概念。例如:甚麼是公平測試?甚麼是獨立變數和依頼變數?葯物是否有療效是如何界定的?AB兩件事物經常同時出現﹐只是相關還是有因果關係(A引致BB引致A )﹐如何界定?何謂雙盲實驗?如何避免光暈效應Halo Effect?卡爾・波普Karl Popper科學証偽是甚麼意思?科學証明有何種要求/條件和局限?

       這類基礎常識﹐不少在初中課程中已經涵蓋﹐但卻因輕輕帶過﹐沒有充份結合生活例証說明﹐以致如水過鴨背﹐過眼雲煙。又如偷換概念﹑以偏概全的技倆﹐必須多舉常見的時事生活實例﹐方會加深學生的印象﹐而知所警惕辨識。

    懂得這些理念﹐應該較易洞識廣告宣傳中的誤導成份﹐做個精明消費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