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學習語文,最主要的方法是模仿。由最初期知悉音符字符與事物間的意義連繫,到後來的遣詞用字造句、組織句子成段落,再構成文章,最基本的習得方式是「有樣學樣」。
是以多接觸良好的文章作品,有師長同儕導引去評賞,則其語文水平當會大進。有機會見到他人用上某種語調或修辭方式而產生果效,自然會起模仿之心。更因為領受到優秀語句或適切的表達方式而觸動情緒,則或會私下再三複習,個別語句更會反覆吟誦,思想著將來或許在某個場合可以應用等。
關鍵是有好的模範。
選用若干公認的名篇佳作,讓學生深入學習欣賞,既學到語文,更可能從文章中體會其文化內涵、美學價值等。
教師倘能於日常課堂中,清晰地論述一個科學觀點或定理事實;能以學生明白的語言有系統地解釋一個數學概念或公式,讓學生明白吸收並懂得運算;以優美的語句、動人的聲調表達文學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操,都是學生學習的對象。可見語文能力,是教師的核心能力之一。
然而觀課所見,有些教師雖未至於口齒不清,然亦有語音不準、語焉不詳、錯句連連者。學生就沒有機會在課堂裡,從教師的講解中學到良好的表達方式、接收到何謂完整的論述。尤有甚者,部分老師以滿堂問代替滿堂灌,結果出現了全堂課由殘缺的短問短答組成,甚至一個學期的課堂中,學生只說過單字單詞,根本沒有機會說一句完整語句,遑論以段落形式論說一個概念。語文水平怎會高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