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木頭的大小﹐不堪成建材。 看紋理﹐不易刨得平直做門框窗楹。 論木質﹐更非紫檀酸枝花梨之屬﹐難堪作高檔家俬。 然而﹐工匠只是挖空部份樹幹約兩三寸﹐稍加打磨﹐便成一個外形古拙的藝術品。 既實用﹐又饒有生趣。 我看著既可做筆筒﹐也可作擺設。 由於其粗拙﹐更是一個上佳的墊座﹐可托襯精巧的白瓷。 是以只考慮了半分鐘便決定買下﹐倒是同行朋友替我講價﹐拿了個八折。
樹木的用途價值﹐與既定的標準有關。 有些樹質柔軟宜造紙漿;有的固實宜做傢俬建材;有的堅硬筆直堪當棟樑;天富油香的則可驅蟲﹐最宜做儲物衣橱。 正是天生我材﹐樹根朽木﹐原來可以成為藝術品素材。
見過一塊檜木樹瘤﹐看上去髒兮兮烏漆漆黑嘛嘛的﹐沉甸甸像塊石頭﹐經工藝師研磨刻雕切割﹐既保有原本的樣貌大廓﹐卻彷彿重生一般﹐成了一件樹雕精品。 退役的古船木經過海水風浪長期的洗刷﹐傷痕累累﹐釘洞千瘡百孔,卻成為高檔傢具的珍稀材料。
關鍵是持分者如何看「有用」。
多年來﹐以語文數理為主的測考制度﹐使到我們錯失了整批不擅於此的藝術家和運動健將﹐打擊了專長動手操作的工藝人材;蹧蹋了不少蕭邦齊白石。
多一把尺﹐便多一批人材。 教育界拿甚麼作評量的尺﹐如何用好不同的尺去評量人材﹐從來都是教育的核心課題。
陳生: 很同意您的觀點. 每個人的能力和興趣都不同, 實在沒有必要走同一條路. 但情況是, 影響到成績的因素太多了, 很多學生在沒有發現自己的能力和興趣時, 便已經被排除主流學習之路上了; 或是離開以後, 才發現自己真正的能力和興趣. 但由於分流銜接機制的不完善,已後恢莫及了. 我的意思是說,在分流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實施分流, 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教育的不公平. 而這種不公平的影響有時可能是一生的. KIT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