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7月26日

體驗學習的總結

教育心語 20120727
  採用活動教學法,主要是提供體驗活動,讓學生有感性的經歷,期盼學生從中得益。無論是參觀旅行或歷奇活動,義務工作或職場實習,都希望學生在活動之後,可以長知識、熟技能、拓視野、擴胸懷……甚至改變價值觀和做人處世的態度。
  然而,活動過後,如何保證學生有以上得益?
  「有活動、無學習」的情況,多因活動設計差劣、組織鬆散無趣外,更在活動無總結。
  學者David Kolb 強調體驗學習的元素,必須包括做好活動前的導入briefing 和活動後的總結闡釋debriefing。因為學生容易在活動的興奮情緒裡,迷失了原來的目標,被活動的歡樂或失望情緒干擾之餘,忘記了或沒有做好經驗的總結,這就如入了寶山空手回。甚至活動過後,連觀賞過甚麼事物也如水過鴨背,過眼雲煙。特別是年紀較小者,少有省思能力和習慣,就要導師懂得事後引導回憶重要環節、提取其中要義,抽象成概念,用作日後行動的指南。所以幼稚園幼童聽完了龜兔競賽的故事後,老師總要做較直接的總結: 「這個故事教訓我們不要驕傲」。成熟一點的,可以通過討論和爭辯,引導學生們自己說出其感想和對結果的分析。
  這就需要教師在活動中跟學生一起參與而非冷眼袖手,要留心過程中關鍵時刻學生的表現,於活動總結時提出討論和闡釋。所以導師的專業功力和投入非常重要。是以我們不贊成將活動外判,特別是不能將總結工作外判;因為這就連接觸心靈、省思交流的機會也放棄,師生關係也外判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