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教育的內容,常與社會要求相符應。上世紀迄八十年代初的香港,學校的功能除了選拔尖子精英之外,主要是培訓適合輕工業生產為主的勞動力,故要培養勤懇守規、刻苦耐勞的工人,以配合精細分工生產線的生產模式。事實上,當時木訥寡言甚至聾啞,與能言善道的,在衣車或生產線前,都同樣地每天賺取港幣八元。
港大
如今是商貿金融服務型經濟,接待客人就要口齒伶俐;明白規範的來龍去脈方能解說清晰、調整策略和創新。
課室裡便鼓勵師生、生生互動討論和合作學習。沉默寡言者被視為不積極參與,不符老師的要求,也不一定受同學歡迎。今天的學生﹐更要懂得公開演講,主動展示成果吸引注意,而非謙卑隱藏成就、讓麝香自然散發、讓伯樂發掘良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