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 nnn 20211224
教師培訓中有學員問:自然界處處是學問﹐天文地理動植物和人文社經現象﹐範圍廣泛﹐千奇百怪﹐講之不盡﹐如何選擇?
課程學先驅泰勒Ralph Tyler
(1949年)指出:課程設計要回答四個基要問題:
1. 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
2. 選擇引入有用的學習經驗/教材。
3. 將此等經驗/教材組織發揮其最佳效果。
4. 評估教學流程並修訂無效區域。
野外考察是以大自然為課堂。就要預計自然環境變動﹐課程設計要更細緻﹐要有應急的「計劃B」。
訂定教學目標可以結合校內課程﹐也可以針對實地環境和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而靈活調校。在野外選材一般要先行探路備課﹐更要關顧學生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生活習慣等。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選擇教材和體驗是門大學問﹐要慢慢積累經驗。較快速直接的就跟前輩同行走幾趟偷師。
選擇原則:可包括但不限於
1. 與課程和生活有關的事物;
2. 與學生感覺趣味新鮮驚奇的景象;
3. 與其經常混淆/誤解的事物和概念有關;
4. 與其知識水平相近/ 校內課程相關的事物…等。
很多地理和生物老師都會選取本港粗生的蕨類植被「芒箕」放入其野外考察作教材。一因其常見﹐二因與課程和生活有關。
芒箕蕨沒有花果種子﹐靠孢子繁殖。其根莖在淺土下匍匐生長快速﹐伸延甚遠。能固定泥土﹐有助水土保持。耐旱﹑耐貧瘠酸性土壤﹐故華南常見。其根莖能避過山火﹐火後很快便長出新芽再佔領空間﹐是典型的先鋒植物。因其顏色鮮綠枝桿堅挺耐看又平價﹐故常用作觀賞植物或作紅白二事花圈花牌的襯底﹑葉柄枝條更可編織簍籃﹑筲箕﹑草蓆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