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10月25日

長沙簡牘博物館

651  n n  《教育心語》20181026


        近訪長沙。 參觀了目前國內外唯一的簡牘博物館。
  簡牘﹐就是古代書寫文字的竹簡木片。 是我國紙張流行前的主要文字載體﹑是古代文字文明的重要的流傳媒體。 故該館常設主題展覽稱《文明之路》。 簡牘展廳分四部份:《三國吳簡》﹑《中國簡牘》﹑《世界文字載體》和《中國簡牘書法》。
        該館於 2005 年建成免費開放。 簡牘藏品主要為 1996-97 年間在長沙建築地盤出土的十多萬枚三國孫吳時期紀年簡牘和 2003-04 年發現的二萬餘枚西漢初期紀年簡牘。 據知﹐此館藏的簡牘數量多於全國前此出土的總和﹐被譽為廿世紀繼甲骨卜辭﹑敦煌文書外的又一重要考古發現。 自 1950 年迄今湖南出土簡牘已逾廿萬件﹐居全國之冠。
        館藏最豐富的簡牘﹐記載了三國時期孫吳領域內的人口﹑賦稅﹑司法﹑戶籍﹑職官﹑紀年等資料。 例如民間借貸的憑據﹑官員升遷的紀錄﹑收到糧稅數量向上級呈報的文書﹑濶體的木質簽牌/木楬(綁置於簡牘卷冊上的標識﹐即今天的檔案外套)﹑名刺(即今天的名片/咭片) 等。
        這類珍貴的文物﹐倘向一般民眾青少年介紹﹐必須有針對性地設計講解內容。 用今天的語言結合介紹古今生活的特點和異同﹐讓民眾對比而明悟文物的功能和意義。 當然最好是能解釋觀眾提出的疑惑﹐教育的果效方顯。 然而當天所見﹐導賞員大概是把導賞詞清晰背唸一遍﹐一般參觀者也來不及消化﹐更遑論提問了。
        參觀心得;
  1. 自少便知道東漢時期蔡倫(53-121 AD.)改良造紙技術是重大的發明突破。 在館中見到三國時期官民卻仍然廣泛使用竹簡 (長沙出土的竹簡紀年介乎196-237 AD.)﹐。說明在三國時期﹐紙張還未普及流行。   在古代訊息傳播條件下﹐普及一種新的工藝技術和產品絕不容易。 
  2. 引致「洛陽紙貴」的左思《三都賦》據說成於280-291年間﹐說明蔡倫自殺百多年後﹐紙張尚是奢侈品﹐並不普及。一般文人家中還是不備紙張﹐故要臨時上街到坊間買紙抄寫《三都賦》﹐因而搶貴了紙的價格。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