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0日

課外教學

教育心語 20150131
       

高效教學難處在:不是教師努力便可,更在於教師能否掌握學生學習的思路和難點,從而針對性地選擇和設計適切的教學法。這關乎教師的學識經驗,對學童的心態能力的判斷等。
        帶領學生到課室以外(例如博物館、野外、工商社福機構等)學習,要照顧的因素更多了。因為教師要備一節另類的課。
        首先要弄清楚學習的場地特點、如何充分利用場景中特有的教材、現場中有誰可以協助當導師、如何適切結合原有的課程、如何安頓和準備好學生學習的狀態等。
        不少學生可能對離開課室上課過分興奮或不安,故教師要訂明戶外學習的簡要常規和紀律。首要的是向學生清楚說明並有措施支持: 「這是學習,不只是遊玩旅行!」
        教學工作必須學生配合才能開展和有效,倘學生期望去遊玩散心,卻要認真學習,很難有果效。例如安排學生到海洋公園的「海洋學院」學習,必須事先清楚介紹全套行程:上午上課學習完畢後,下午才安排參觀或玩哪些機動遊戲,有何規矩限制等!否則學生不安於位,心不在焉,怎能學好。
        又如安排學生做社會服務,必須交代清楚目的和對象的特點。例如今次這一批傷殘或弱智人士的長短、其安全健康的照應技巧等,獨居老人的情緒和禁忌之類。切忌假設學生已經掌握相關技巧或人情世故的反應。就如推輪椅的,我就要求必須坐在輪椅上被推過上下斜坡才可推其他人。又例如學生如何應對老人的哭訴和負面的情緒,在現場如何向師長求助等,都必須事先做足準備。
 




2015年1月29日

敦煌故事

教育心語 20150130

新資料如果未能與個人已有知識系統連結﹐則如水過鴨背﹐過眼雲煙﹐不能建構成為其知識。
    學習時無先備知識﹐新知識新資料便無所依繫鈎結﹐便會左耳入右耳出﹐聽若罔聞﹐難有收穫。簡言之:學不到。
     敦煌是世界級重要文化遺產﹐教師倘有機會窺其堂奧或有點基礎常識﹐對個人修養或教學都是好事。然而敦煌學博大精深﹐基礎資料也浩如煙海。倘無高人引路﹐容易迷失和氣餒而放棄。廿年前曾跟隨香港美術界前輩到敦煌學習﹐因自己水平太低﹐基礎太弱﹐故所得甚少。只能怨自己沒有先讀好書﹐裝備好才去上課﹐以致入了寶山空手回。
    現今沙田的文化博物館與敦煌研究院(並數個有心力的團體)合作辦了個珍貴的展覽:《敦煌:說不完的故事》。是香港有心認識敦煌的朋友天大的喜訊和良機。展覽由專家設計﹐以淺白語言和大量圖象﹑電影視頻並實物導引觀眾探知這個寶藏。尤其難得是特別花了龐大人力物力﹐按實物原大小複製了其中三個具代表性的精華洞窟﹐讓香港市民有機會一如親臨敦煌實地欣賞。
敦煌洞窟是珍貴文物﹐實物受到保護﹐不易近距離觀賞。如今文化博物館所展的洞窟﹐因為是臨摹複製品﹐照明可以較為清楚;故比現場看得更真切。
策展當局又花了心力組織和培訓了一批有心的導賞員(其中不乏教師)﹐以粵語導賞。由於她們熟悉本地市民的心態﹑生活和語言﹐導引更切合香港觀眾的需要。今次場刊﹑網頁與展品說明簡要通俗﹐尤其難得。
  


2015年1月22日

操場中的甲蟲車

教育心語20150123

        黃大仙區一間小學校園裡操場中,放置了一架「甲蟲」汽車。車牌號碼竟是該校的地址門牌。老師解釋:車內機器已經全都拆走,不能走動。現時用途是讓孩子小息時坐在車中,想像自己駕着汽車周圍去。據介紹,此車很受歡迎。
  「因為我們的孩子多數沒有機會坐私家車,所以讓孩子坐在真實的車中司機座位,模仿着轉動軚盤、轉排檔,自行發出汽車機器運轉的聲音……往往也玩上好幾分鐘。小息和午膳時,往往甚至要排隊輪着玩!」
        該校會客室中有學生的美術作品與校長借出的名家作品並列,外人看起來,也覺得水平「差不多」。學生知道也覺興奮。
該校地面層走廊盡頭,有一座鋼琴讓孩子自由使用。老師說:因為多數同學家貧,家中沒有鋼琴可以練習。便放置了這舊琴在走廊尾,任由學生使用。
        在澳門某弱勢學校的入口大堂樓梯下,也見到一個baby grand 三角鋼琴。原來某醫生家中換新琴,便捐出這座舊琴給學校。中午和小息,有一情緒不穩的弱視學生曾在此彈琴自娛,得到同學和師長的掌聲,其自信得以增強……他現在經常代表學校出外表演和伴奏。
        港島西區一間小學操場旁的觀眾席上,釘上了數十個透明膠袋,內有圖書;用意是讓孩子隨時取得圖書閱讀。我當校長時,也曾將圖書館的舊書註銷,放置膠箱中,每課室一箱數十本。保證學生在早讀課,人人都有書可讀,消除了沒有帶書而無所事事的藉口。
        老師為了協助學生成長而各出其謀。同行可多參考友校做法作他山之石。

2015年1月16日

寒梅著花未?

教育心語20150117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是唐朝詩人王維的《雜詩》。 全詩二十字﹐淺白平實﹐沒有用典。 小學時不用教師解析﹐都能明白其中意思。 兒子五歲時﹐我選了若干較簡單淺白的詩歌給他唱誦﹐這是其一。 幾十年來﹐對此詩一直掉以輕心﹐沒有留意其中深意。
    五十年後﹐偶然重讀﹐才發現王維這個大詩人﹐在詩中問了個很「低B」﹑甚至不易理喻的問題:寒梅著花未?
    古時交通不便﹐ 通訊系統不健全﹐沒有電訊電郵電視﹐家書抵萬金!難得遇到故鄉有人來﹐應該問些重要的情事;也許是令人牽掛的家人親戚﹐也許是少時玩伴。 使遊子魂牽夢縈的﹐豈只是窗前寒梅?
  近月偶然再讀初唐詩人宋之問的五絕《渡漢江》﹐方恍然大悟。 宋之問被貶謫當年蠻荒之地的廣東羅定﹐卻偷走回鄉﹐途經漢江﹐寫下名句: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久絕音訊﹐思鄉情切﹐人之常情。 理應近鄉情更切,急欲問來人。 詩人卻心有所怯﹐以致不敢問。 原來驚怕聽到不如意的壞消息,傷了好願望。
這種心情﹐大概只有經歷過風霜打擊﹐人情起落﹐方能明白。 所以詩人此際強自抑制情緒﹐不敢問來人。 王維的情況相似﹐故只敢問句無關痛癢的「寒梅著花未」。
     由是想到:怎樣才是「明白」或「讀懂」一首詩?
小六時初看《阿Q正傳》﹐只覺阿Q可笑。 中四時再看阿Q﹐便覺其可憐。 大四時重讀﹐則覺國運/人性可悲;方(似乎)明白革命尚未成功的意思。




讓學生表達意見

教育心語 20140117

有些教師覺得自己的教學很盡力用心,也已經出盡九牛二虎之力﹐然而似乎卻得不到學生和同事校長的認同。無奈之餘,也漸氣餒,懷埋怨之心、生消極之意。
為了知悉學生對教師教學的看法,教師不妨向所教學生發一張不記名問卷。直接聽取學生對自己教學的評價回饋,以供參考。昔日我當校長之時,嘗有政策:第一年鼓勵教師自行收取問卷,只供自己參考,既助師生溝通,也作改善的根據。問卷結果毋用上繳。第二年則要將有關數據交付科組主任,由主任整理成全科的總體評價,交校長知悉。第三年才由校長正式全面收取各教師的問卷結果。
其實在第一二年的評價回饋後,全校教師對何謂「一堂好課」,已經有了相當全面的警覺性,以問卷內容為參照,不斷修訂和改善教學的方法。
問卷內容可按科本和師本而增加於全校相同的主體問卷之後。主體問卷大致如下:
1. 教學內容的深淺適中,我能跟上進度。
2. 課堂秩序良好,同學大多用心學習,氣氛良好。
3. 教師的講解,清楚明白,條理分明。
4. 課堂上教學活動形式多元,而非單一方法。
5. 教師講解生動吸引(例如有生活∕時事∕應用例子)。
6. 教學講義和筆記內容,有助我的溫習和記憶。
7. 所給功課∕測驗的數量、頻度適中。
8. 所給功課∕測驗的難度深淺適中。
9. 平日測驗內容有助我知悉學習進度。
10. 教師清楚了解我的學習困難在哪裡。
11. 教師的教學,增強我的學習信心。
12. 相比以前,這學期我較喜歡這一科。


2015年1月8日

與嬰兒對話

教育心語 20150109

人類大腦在兩歲前的發育特別迅速而具關鍵性。
嬰幼兒大腦對外部刺激會作出反應,而所有外部刺激中,與他人的互動和講話最重要。簡言之,大腦和語言能力是在互動中發育起來的。故專家提議要多與嬰幼兒對話。
        2009 年筆者在本欄介紹過:美國醫學雜誌《兒科與青春期醫學文獻》(2009.6)發表的報告:電視機開着,無論屋中人是否在看,家裏的談話便顯著減少;即減少了嬰幼兒大腦發育所需的語言互動刺激。
        差不多同時出版的美國兒科學術期刊Pediatrics》的研究也提醒: 多「對話」比多「說話」更重要。換言之,真人之間交流是關鍵。「讓孩子說」是促進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環節。因為在對話過程中,家長自然而然地會回應孩子,糾正孩子的錯誤,同時也調整自己對孩子說的話,這更有助於孩子發展語言能力。
        這不是新理論。教育工作者從來都知道:即時回饋有利高效學習。故兒科學家常鼓勵父母向孩子用簡單語言描述日常生活,例如自言自語地告訴孩子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我正在給你穿上睡衣∕ 我在給你爽身粉∕ 之後,我們會熄燈,去睡覺了……」專家提醒: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故創造一些對話時機非常重要。成人應該記住,要慢下來,讓孩子回應。
        因此學者常鼓勵父母多給嬰幼兒講故事、一起玩耍、砌積木、點蟲蟲、唱兒歌等。孩子就是通過這些「複雜」的互動學習語言規律、實物與概念的關係等。
  懂得與嬰兒互動對答的「真人」,從來都比電視強得多。


2015年1月1日

英教師看華人教數學 (上, 下)

教育心語 20150102,  20150103


2014 年春,英國教育大臣決定安排英國教師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數學教學。同時又準備派上萬名英語教師到中國教英文。
        9 72 位英國數學教師和專家教授到上海半個月,蹲在30 間小學觀課、參與教研組的備課,聽師範大學的專家介紹等。11月,60 名赴英交流的上海數學教師,已有一半在英國與同行一起備課和上課了。
        英國的72 位教師到上海小學觀摩數學教學後,在總結會上指出了上海數學教學有以下6 大優勢或特點:
1.     真相信和高期望:家長和老師都相信絕大多數學生有能力學到基礎數學。大家都明白不是要求學生當數學家,但學會基礎數學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須的。英國孩子遇難而退,家長教師甚至孩子都說:「各有所長,有些孩子不是學數的材料」,因而容易放棄,個別差異因此愈來愈大。
2.     專業性強:上海教師除了有大學學位以上外,本科多是修數學,更有修讀過中小學數學教學法。多數教師是專科專教,教學課節較少較專,不像英國老師要教多班多科。
3.     國內教師行業幾十年來形成了教研組集體備課的常規,分享教學心得。校內區內市內各有多層級的分享平台,經常互相聽課觀摩。而教師專業發展台階多(例如: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優秀教師、教壇新秀、高級教師、一二三級教師等),要經考核、發表心得論文和帶徒弟等方能得這類職銜。英國教師表示因校內人少,同行也少交流,常感孤軍作戰。故提出回英後要多辦同區教研交流活動。
4.     靈活使用傳統舊方法:英國教師發現中國多採用「老辦法」教學﹐而且有效。 例如:小學生都會背熟乘數表﹐而且結合心算﹑珠算, 使到計算特別快。 教師們都知道﹐「快」不單是速度問題﹐更有降低焦慮﹑增強信心的功能。 又發現中國師生常用「直式」計算﹐有助退位進位。 又常用撲克紙牌玩「24點」﹐促進心算的速度…等。
5.     小步子.多變式:上海教師教學時強調把握重點, 分拆難點成小步子﹐使學生逐步爬升。 為了讓學生通透,教師常變換題形﹐使學生從多角度和側面認識其中規律。 又設多層深淺程度練習﹐適應個別差異﹐保育強弱生的成功感。
6.     政治優勢:上海各校的教學規劃相對穩定, 教師無需像英國同行們疲於奔命地適應政黨輪替或人事變遷而帶來的「教學新猷」。
負責學校改革的教育大臣Nike Gibb (保守黨)最近建議要恢復1960年代前英國盛行的﹑傳統的「全班式」教學法﹐因為他認為中國採用這種全班留心看著教師教授的方法﹐事實証明有效。 南開普敦大學的研究指出:南京小學生全班聽教師講授佔課時76%﹐英國學生僅28%
哪種方法教數更有效﹐似是千古爭議的難題。 因為教學果效牽涉多種課室內外的因素﹐不易歸因;教學的成效也難量度;絕非幾個實驗測試便有結論。
我相信:教師用心鑽研「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和多跟同行交流觀摩是關鍵。 中英兩國數學同行細緻深入交流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