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1月20日

舞台印象

教育心語 20100120

看了幾十年舞台劇,記憶中有若干場景的印象如今仍歷歷在目。是我後來有興趣於戲劇和舞台設計的原因。
  1. 50 年代「仙鳳鳴」在利舞臺演《帝女花》:〈庵遇〉一場的任劍輝與白雪仙在庵外相遇,唱到入庵內。只見兩人邊行邊唱,位置卻仍在台中央。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舞台地板可以旋轉。
  2. 小學時:在普慶戲院看國內潮劇名角姚璇秋演出《陳三五娘》。首次見到台上佈景有真樹真花、瀑布流水。還有極之優美的幕後合唱團和唱。
  3. 60 年代初在普慶戲院看過裘盛戎、馬連良等名角全盛時期的演出,開了我對京劇的竅。但印象最深的,還是《楊門女將》的舞台設計:賀壽戲全場喜氣洋洋的大紅,卻因傳來楊宗保的死訊,在剎那間變為白色。掛在舞台中央紅底金黃的「壽」字,剎那間變為白底的藍「奠」字。換景之少之快,氣氛驟變之大,得未曾見。
  4. 60 年代,油麻地官涌佐治五世紀念公園裡用竹搭建的戲棚, 「仙鳳鳴」演出《再世紅梅記》的舞台上,土法上馬,也有機關使到鬼魂可以出沒。
  5. 70 年代中,在西安看曹禺的話劇《膽劍篇》,全劇所有十多款場景,全由絨布幃幕變化組合而成。布幕燈光稍加變化,便分別顯現了大漠、宮廷、軍帳或家居等場景,設計者的心思創意,令人讚歎。
看戲是非正規的學習。學得歷史故事、文學作品和價值觀外,更是陶鑄觀眾美學品味的重要體驗。讓青少年多看戲,比在課堂裡教授戲曲的知識更深入下一代的心,是美育的核心課程和教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