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7月2日

勞工梘

教育心語 20080912
        1950年代﹐德叔家住油麻地一唐樓 樓下是一釘珠片的外發工場 星期天休息﹐現場便會變身為一個教堂﹐供附近居民「守禮拜」
        當年不少鄰居和油麻地避風塘住家艇上生活的居民﹐都積極出席星期日的崇拜聚會。 其中不乏所謂「奶粉教徒」。 因為每次集會後﹐都有來自歐美的「救濟品」派發﹐常見的有麵粉﹑牛油﹑奶粉和糖果等。 其中麵粉袋那片白布﹐也是極其珍貴的物資﹐因為可以做一件成人的底衫或小孩的外衣。
    一天﹐來自避風塘的群娣姑拿著一袋「救濟品」對我說:「這條勞工梘真特別﹐味道很怪。」我拿來一看﹐原來是一條「芝士」。 我解釋不了甚麼是芝士乳酪﹐只好告訴她﹐這是可以吃的﹐當牛油搽麵包便可。
    對於我們這一輩人來說﹐當年不明白「芝士」為何物的﹐為數不少。 一校長語德叔:她當年也不明白﹐為何有人會將「勞工梘」放進雪櫃。
    二○○八年四月六日﹐是馬鞍山一間學校的專題研習日。 蘇老師負責帶領幾位中一同學作校外訪問。 細心的蘇老師發現經常缺課的女生小珠虛弱肚餓﹐便帶到校旁商場的快餐店﹐請各人吃早餐一份。 女生坐下後﹐她指著那片鍚紙包裝的牛油﹐問同學是甚麼。 同學們隨口答道是牛油﹐便各自忙於吃東西。 蘇老師留意到﹐該生一直觀察著同學怎樣用牛油﹐並模仿著將牛油搽在麵包上。 細心的蘇老師看在眼裡﹐跟進瞭解﹐方知她是第一次進大家樂﹐用牛油搽麵包!……這是廿一世紀的香港!
    扶助弱勢學生﹐要有愛心外﹐還要細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