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8月9日

尺牘雜憶

1001             20250808 

 

    讀小學時候﹐語文科有一課程內容叫「尺牘」﹐就是學習寫信。印象中有一本薄薄的教科書。據說古時寫信多用一尺長的木牘或竹簡來書寫而得名。課程主要是學習寫信的內容﹑格式與字詞的規範。

    信函分「公函」和「私信」兩大類。公函如刊於報刊的尋人啟事或學生報的徵稿啟事﹑家長給學校為子女請假的信函﹑學校給家長學生關於旅行安排的公告等。

    私人信函主要學寫信給父母長輩﹑親戚﹑平輩朋友甚或後輩等。其中給父母長輩﹐如何稱謂﹐甚至如何自稱﹐都有一定的法度。例如:母親大人膝下敬禀者…..這個膝下﹐基本上用於子孫向()父母輩寫信開篇所用。對不同對象則可用:道鑒/台鑒/座右/壇席……之類。對平輩後輩則用:惠鑒/大鑒/足下/青鑒/如晤/如面…等。當年老師特別指出:對並非自己學生的後輩卻仍然要抬舉對方而稱為「兄」。後輩卻千萬不可因對方客氣稱兄道弟而「回敬」對方。

    信封上收信人則寫:XXX先生收/啟﹐往往在啟字前有敬語如:台啟/鈞啟/惠啟/道啟/安啟…等。

    信函後面發信人落款時﹐會客氣地請安問候﹐多為敬候鈞安/秋安/時祺/道安/安好…等。

    對親戚的稱謂(尤其是長輩)更要慎重。記得當年花了兩節課學習對親戚的稱呼:姑丈/姨母/舅父/姑婆之類﹐最後還得靠父母和家中的老傭人指導才過關。如今家中兄弟姐妹少了﹐家族關係便簡化﹐少了表親和堂親﹐也就少了甥舅姑表等關係。加上近年西化稱呼普及﹐統稱Uncle/Auntie 或叔叔阿姨等﹐甚至無大無細﹐直呼其名。

    AI普及﹐電腦代筆將成大勢。尺牘書函市場大大縮細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