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n 20250822
16/8 中國南海的休漁期完結了。沿海各漁港千帆競發﹐揭開了今年漁季的大幕。18/8到街市想買海鮮。魚販指我太心急了;漁船仍在回港航程之中。市場現在供應的主要是人工漁場養殖的海魚。我曾參觀過在港島黃竹坑工廠大廈裡源源不絕生產﹑供應市場需要的多寶魚﹑盲鰽﹑藍星斑和老虎斑等海鮮。據知有少量遠洋漁獲或急涷魚類上市。
作為一個地理教師﹐我每年都把握時機向學生介紹一下《休漁期》這個概念﹐以增強學生關於生態環境的理解。
先秦古書:“春三月﹐山川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夏三月,川澤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用現代語譯就是不要竭澤而漁,給魚蝦休養繁衍的時間,保障海洋生態平衡,人類方有用之不竭的漁獲。
由於捕魚科技不斷改進﹐對海產需求不斷升高。野生海產資源已屆捕撈上限,科學家預測,若不採取行動保護海洋資源,海鮮數量會在未來數十年內顯著下降。
根據農業農村部的規定,廣東省每年1/5至16/8實施南海「伏季休漁」。粵省休漁管轄範圍北起“閩粵海域交界線”至南中國海海域。域內只可用釣具釣魚。其他所有捕撈作業類型和配套服務都「應休盡休」。這包括了拖網﹒圍網﹑蝦拖等全都禁止操作。
世界上多國(如澳、美﹑印/巴、日/韓等)普遍實施休漁管理措施。旨在育護漁業資源﹐讓海洋生物有時間繁殖與休養生息﹑避免過度捕撈﹐即為海洋生物提供恢復和繁衍的機會﹐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自1999年起,廣東在南海實施休漁措施﹐迄今據悉效果令人鼓舞:在實施休漁期後,個別品種的漁獲率及平均漁獲量均有增加。故休漁期由最初的兩個月到如今為三個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