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4】 n 20250627
帶領學生認識社區﹐包括建築特色及其相關故事沿革等。教師宜先花點功夫準備﹐找出學生力所能及和感興趣的內容﹐導引參觀和深入探索相關資料。
香港本來是個漁港。各區都有漁民建立的各類廟宇﹐供奉水神﹐祈求保佑水陸平安。水神包括:天后/媽祖﹑南海洪聖廣利王/洪聖爺﹑譚公﹑龍母﹑北帝等。廟宇的名稱包括:水月宮﹑天后廟﹑洪聖宮/廟﹑譚公廟﹑玉虛宮/真武廟等。
其中北帝廟供奉的北帝﹐又稱玄天上帝﹐真武大帝﹐神像是個黑面神。就是俗稱「玄壇」模樣。例如湖北武當山金殿所供奉的就是真武大帝﹐在九龍城聖德勒撒醫院背後仍保留有玄天上帝廟遺址﹐跑馬地黃泥涌﹑紅磡鶴園﹑梅窩以及灣仔的北帝廟﹑每年以搶包山著名的長洲北部的玉虛宮等。
北帝為何會被認為保佑漁民呢?按中國傳統五行裡﹐東南西北中﹐分別依次配合了木火金水土﹐顏色則依次為青綠﹑朱紅﹑金白﹑玄黑﹑黃褐。北方五行屬水﹑配玄黑之色。故北方大神管水﹐面相則黑如玄壇。這水神﹐管海也管河流湖泊﹐故不瀕海的內陸地方也供奉北帝。例如在東北的吉林市我曾參觀過始建于乾隆三年(1739)宏偉的玄帝觀;台中市的北極玄元宮真武大帝道觀等。
至於另一南方水神洪聖爺(南海洪聖廣利王)﹐又名赤帝﹐原名洪熙,是唐代廣州刺史。他為官清廉,致力推廣學習天文地理以惠澤商旅和漁民。到宋代成了漁民守護神。
現今廟宇供奉主神外﹐多數也一併供奉其他民間信仰的神明。如灣仔北帝廟中就供奉濟公﹑呂洞賓﹑關帝﹑三仙姑﹑觀音﹑財神和城隍等。這其實也反映了我國民間信仰中的多神格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