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6月28日

畢業禮感言

995        20250627 

  

    周前出席一間小學的畢業禮。見到畢業生都穿上黑絹紅帶的畢業袍﹐精神開朗地踏上禮台領受畢業証書。校長在旁解說:同學家長們都認同這一措施。學校跟鄰近一間公司談好價錢﹐學生可以港幣68元租用大小符合身裁的畢業袍四天。只花一個午餐的價錢便增添孩子在典禮中集體榮幸感﹑歡樂感和儀式感﹐家長當然認可。典禮後﹐孩子們跟同學﹑老師和家長捧著紀念品或花束合照﹐樂也融融。

    記得廿年前冬季﹐到元朗一所中學出席其畢業禮﹐當年每班只得一位同學上台代表全班領受証書。該校校長表示:很少畢業生回校﹐而且他們多不符合學校的要求穿著整齊校服上台領証書。事實上該校學生畢業後﹐大多數已投身社會工作﹐極少會畢業半年後特別請假﹐並穿著保留好的校服回校參加這儀式。這更使我問多一句:為何要辦畢業禮呢?畢業生是否典禮的主角呢?學校為何安排畢業禮在畢業離校四五個月後的十二月呢?

    在沙田區另一間中學則讓每一學生都披上黑絹畢業袍﹐於是全體學生都可以上台了。可見所謂規矩﹐大可因時變通。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參與這個重要而值得珍惜的時刻。

    畢業禮後段﹐由校監校長致送紀念品給退休教師和工友。全場氣氛達致高潮。教師和工友幾十年來付出心力﹐為孩子們提供服務﹐實在值得全場起立歡呼長時間鼓掌表示謝意。

    最後由畢業生代表致惜別辭。內容四平八穩﹐用詞華麗﹒排比句連珠﹐不似出至孩子手筆﹐而是AI之作。看來AI好用﹐更要由懂得其長短優缺的人把關﹐增刪必要的元素和內容﹐才是「用得其所」。


2025年6月21日

北帝廟的黑面神

994 n  20250627 

 

    帶領學生認識社區﹐包括建築特色及其相關故事沿革等。教師宜先花點功夫準備﹐找出學生力所能及和感興趣的內容﹐導引參觀和深入探索相關資料。

    香港本來是個漁港。各區都有漁民建立的各類廟宇﹐供奉水神﹐祈求保佑水陸平安。水神包括:天后/媽祖﹑南海洪聖廣利王/洪聖爺﹑譚公﹑龍母﹑北帝等。廟宇的名稱包括:水月宮﹑天后廟﹑洪聖宮/廟﹑譚公廟﹑玉虛宮/真武廟等。

    其中北帝廟供奉的北帝﹐又稱玄天上帝﹐真武大帝﹐神像是個黑面神。就是俗稱「玄壇」模樣。例如湖北武當山金殿所供奉的就是真武大帝﹐在九龍城聖德勒撒醫院背後仍保留有玄天上帝廟遺址﹐跑馬地黃泥涌﹑紅磡鶴園﹑梅窩以及灣仔的北帝廟﹑每年以搶包山著名的長洲北部的玉虛宮等。

    北帝為何會被認為保佑漁民呢?按中國傳統五行裡﹐東南西北中﹐分別依次配合了木火金水土﹐顏色則依次為青綠﹑朱紅﹑金白﹑玄黑﹑黃褐。北方五行屬水﹑配玄黑之色。故北方大神管水﹐面相則黑如玄壇。這水神﹐管海也管河流湖泊﹐故不瀕海的內陸地方也供奉北帝。例如在東北的吉林市我曾參觀過始建于乾隆三年(1739)宏偉的玄帝觀;台中市的北極玄元宮真武大帝道觀等。

    至於另一南方水神洪聖爺(南海洪聖廣利王)﹐又名赤帝﹐原名洪熙,是唐代廣州刺史。他為官清廉,致力推廣學習天文地理以惠澤商旅和漁民。到宋代成了漁民守護神。

    現今廟宇供奉主神外﹐多數也一併供奉其他民間信仰的神明。如灣仔北帝廟中就供奉濟公﹑呂洞賓﹑關帝﹑三仙姑﹑觀音﹑財神和城隍等。這其實也反映了我國民間信仰中的多神格局。









2025年6月14日

跨學科學習

993     n 20250613

 

生活本來就不分科目。平日生活就要用各種知識技能態度面對以解難。就以每天的「食飯」為例﹐就要綜合先天後天的諸種能力去解決這個「難題」:

l  這是甚麼餐飲場合﹑要注意哪些禮貌﹑公德規範;

l  心中喜惡吃甚麼;健康營養上有何禁忌﹑腸胃有否特別的需求和抗拒;

l  有甚麼可以選擇?每樣食物要吃多少﹑先後次序如何?手眼如何協調實踐?

食飯過程中﹐生理思想上就要作出博奕和決策。

知識之間有連結性與互補性。學生在學校安排的跨科學習﹐其實是回歸生活﹐打破學校裡分科教學的迷思而已。跨科活動中﹐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不同學科的視角﹐理解現實世界的複雜難題。其間會整合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動機和學習成效﹑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意與解難能力。

本周到九龍塘一小學作「跨學科學習」的起動工作坊。教師在一至六年級分別選了海洋九龍城成功或富有健康生活方式小小科學家等為主題﹐預計用三天探索蒐料和討論製作﹐於第四天向同學﹑家長和公眾展示所得。

各項主題都選得好﹐有很大空間發揮。我主要提出:事先和活動過程中要做好提示和總結Briefing & Debreifing。其次宜「小題大做」:縮窄範圍﹐聚焦於學生能力和興趣相匹配的小主題。最後要注意「研習產出」的形式和可控性。

教師們經商議後作出調整選擇﹐集中於以下各項「小」主題:

小一:實地參觀/請專家介紹認識香港海豚生態和挑戰

小二:經驗造紙﹑剪紙﹑摺紙和紙飛機比賽

小三:參觀九龍寨城公園和周邊飲食文化

小四:閱讀 + 訪問家長或社會人士﹐理解成功的多元性

小五:創建健康飲食餐單和小型健身運動

小六:體驗盲人的需要和設計相關的用品

 

 

 

     

 

2025年6月8日

長安不易居

【993】n 20250606


唐詩人白居易十六歲赴京城應考。考前白居易將自己詩作呈遞給名士顧況看。顧況見作者署名後笑道:「長安百物貴,居大不易!看完詩作後﹐嘆道:有此句﹐居亦何難。白居易後來果然中了進士。此事傳為美談。

近日往美國紐約市探兒媳。知道紐約近來通脹嚴重﹐百物騰貴。今年年初因禽流感致使雞蛋曾升至每隻要一美元﹐以致不少人只能逐隻雞蛋買﹐近日降價至五美元一盒12隻﹐約港幣三四元左右一隻。外賣一碗牛腩粉約13美元並加銷售稅8%;堂吃則要加服務費18%﹐埋單即約港幣120-130元。真的不易居。昨天到超市買菜,竟然見出售糯米糍荔枝要25.99美元一磅﹐即約每磅港幤200元。

兒媳都在紐約市曼哈頓中城區上班。每天駕車入城﹐過橋有些收費10-16元﹑入中下城區另收9元。城內泊車時鐘20-30美元。尚幸兒子公司提供車位每天8元。不計車價折舊和油費開銷不少。

上周末到鄰州新澤西農場採摘草莓﹐入場費每人五美元。每人檢拾草莓過了一磅則要另行繳費﹐每磅五元。離場時遇到一印裔婦人携著五歲女兒﹐她問我值得進場否?其實﹐在超市買草莓每磅僅2,993.99美元左右。加上交通費﹐到農場摘草莓這件事本來就不是很「值得」的活動。故在農場檢摘草莓﹐多數是一家大小到農場吸一下新鮮空氣﹐跟孩子談談笑笑﹐基本上是一項生活體驗活動。讓孩子親身經歷認識草莓不是長在超市而在農場泥濘土地上。是以有些草莓農場也一併安排有馬牛羊和家禽讓孩子們參觀﹐並售賣相關農產品等。


2025年6月2日

故宮博物院百年

990      20250523

         我國有六百年歷史的故宮紫禁城於1925年成為《故宮博物院》﹐迄今年剛好一百年。海峽兩岸的故宮今年雖無聯合舉辦活動﹐卻仍各有精彩的紀念活動。

    北京故宮以【百年故宮韻   千秋文化魂】為標題連結全年的活動。主要展覽則以《百年寶璽》珍品雅集﹑又廣邀重量級專家齊聚一堂藝術研討會。

    五月中旬借國際博物館日﹐發行故宮博物院成立100周年特別版郵票。整版10枚郵票以花卉為主題,精選故宮院藏文物及建築中的各種花卉或圖案﹑經典紋飾,涵蓋繪畫、傢具、陶瓷、建築等品類。為此事更在聯合國作了開售儀式。

    台北故宮則以邁向「百年新故宮」 迎接百週年。故宮南院十週年 「故宮100+」院慶活動有特展、文創紀念小品、專書出版等院慶嘉年華。故宮在百年歲月中,有75年是在台灣落地生根。迄今故宮人傳承至第四代了,秉持專業,從典藏、研究、展示、教育、科技、文創等方面,展現創新動能,接軌當代社會脈動,打造故宮新貌。

    今年十月有「甲子萬年」院慶特展﹐於南北院區同步登場。集中訴說故宮文物與時代交會的故事,特別是遷台75年的發展。

    尤其是重點安排了鎮院三寶:北宋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這三幅名畫﹐首赴故宮南院展出 誌慶。此三寶即使在台北也要碰巧才得一見﹐非常難得。有興趣的朋友宜把握機會到嘉義南館一遊。

2025年6月1日

玻璃博物館

 991     n 20250530

  

四十年前參加旅行團的行程中常有參觀工廠環節。例如到日本﹐曾經參觀過東芝電器和豐田汽車廠﹐到華東華南等地參觀過絲綢廠﹑鋼鐵廠﹑荼葉廠﹑籐器廠﹑電子廠(如手錶廠和翻譯機)等。大致都是加深了觀眾對現代工業生產的認識﹑大開眼界的節目。最近到大灣區旅遊則多是參觀新側生產力或新科技的機構﹐例如低空經濟的飛行器工廠﹑電動汽車廠和人類基因庫之類。

近日在美國紐約州一小城Corning 參觀了馳名世界的玻璃博物館。Corning Museum of Glass. Corning 康寧曾經是世界的玻璃厨具著名品牌。但美國近卅年工業衰落致使2001年正式結束其生產線。準確一點說﹐是被其他機構併購了﹐名字也改為Corelle  / Snapware / Pyrex (您可還記得中學實驗室裡的燒杯燒瓶等耐熱玻璃器皿就是這個牌子), 生產地也移往其他地區和中國等。現在留下了一座玻璃博物館﹐遊人也頗多。

康寧玻璃博物館分三層。地下是商店和餐廳。三樓主要是一個玻璃美術作品展覽館。純白的展場高大寛廣﹐展出大量現代玻璃藝術品﹐包括一些裝置藝術。

二樓是主要展廳和三個示範工場。最吸引觀眾的是幾項現場實地示範製作玻璃飾物﹑花頩或燈罩等。每場示範都有導賞員解箪﹐示範後工匠/導賞員都會回答觀眾的問題。我特別喜歡專業工匠們回答孩子提問的態度﹐認真而誠懇﹐不因其幼稚而不耐煩。展廳展示內容豐富﹐包括了多種玻璃的製作原理和故事﹐例如燈塔的燈泡和鏡片﹑潛望鏡的實際操作和原理﹑觀眾可以親手使平板玻璃彎曲的裝置﹑光纖傳輸訊息的原理等。

這使我記起高錕教授當年踏破鐵鞋找到並說服康寧為他造出第一條光纖的故事。小米手機的推銷員驕傲地介紹他們手機玻璃由這間工廠出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