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5】 20230922
教師要教導學生「有禮貌」。但有時我們教師家長自己的表現也不很「有禮貌」﹐甚或也許不知道禮貌是甚麼。
在百度翻查甚麼是「禮貌」。答曰: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傳統、風俗和習慣等方式固定下來。禮貌可能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它可以幫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很多問題。維基百科裡,禮貌再細分漢文化圈、日韓、西方世俗、伊斯蘭等宗教文化圈等不同的傳統和淵源。
禮貌是個大學問。牽涉到大量社會學、道德標準、文化歷史風俗等複雜的內容,而且因時地人而變。其中行為分寸掌握微妙﹐其效果影響更有天壤之別。難怪師長有時也表現得不那麼好。要教學生就更不容易了。因為學生背景殊異,內容固然不宜一刀切,教法也無不二法門,不能靠背誦規條而需應變執生。
禮貌既然是人際間相處之道,可能最適宜教學的環境就是真實的生活現場。校園是孩童成長中最重要的環境之一,是學習禮貌的最佳場所。更重要的是:學生即使做錯了,有師長臨場指導解說和體諒。讓學生在實際環境中(例如課外活動﹑集體生活如:比賽/表演/觀賞等) 體驗彼此有禮貌的互動、親身經歴或近距離旁觀「缺禮貌」的生活結果與影響,就是上佳的「群育」教材。
教師倘能適時加添古今中外的故事實例並加解說,學生的印象就深刻了。群育德育一般少有教科書,故教師要準備大量多樣文化背景的故事例証,適時拈來就成教材。這就是富經驗教師的「功力」所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