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文學作品或文物等最好有導讀或導賞。因文物古蹟、詩詞戲劇、歷史故事甚至科幻小說都牽涉一些歷史文化、地理風俗、科學常識的背景。缺了這些資訊﹐就難以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並其中玄機、不言而喻的理所當然;或引申而來的人情世故、恩怨情仇。故學習時,有師長友儕導引,開門指路,會少行彎路,當珍惜感恩。
記得丑生王梁醒波在《呆佬拜壽》中數算婚嫁綵禮的清單時:「…禮餅一擔、檳椰兩對、四色涼果、五色絲線、德禽四翼…」。當唸到德禽四翼時便停下來;他大概知道觀眾未必明白何謂德禽,便口白說:「呵﹐原來即係兩隻雞」。在此例中﹐演員兼任了戲文導賞、解說的任務。
又《紫釵記.花前遇俠》中﹐黄衫客:(白) 十郎去了幾年?
小玉:(续唱) 唉,塞雁两度報秋令,再又添春歸雪岭。
黄衫客:(白) 唔,两个秋天,再加春天,即是三年。
曲伶邊唱邊解話頗為常見。歌者常在優雅曲辭中加插一些襯字,行內又稱「孭仔字」﹐就是在詞句間加些連接詞 (如:話說/ 皆因/ 固然/ 所以/ 只見 / 於是/ 豈料/ 只盼/ 但求/ 縱使/ 亦難以…)﹑代詞(你/ 我/ 佢/ 呢個…)等﹐務求讓聽眾明白文句的因果、時序、主次…等關係。
例如南音《客途秋恨》曲詞主要是七字句﹐但各伶人的唱腔版本﹐都在字詞間加了不少襯字。(以下括號中就是):
夕陽照住(個對)雙飛燕,斜倚蓬窗思悄然。耳畔(又聽得)秋聲桐葉落,(又只見)平橋衰柳鎖寒煙。(我呢種)情緒悲秋同宋玉,(況且)客途抱恨(你話)對誰言。(正係)舊約難如潮有信,新愁(深)似海闊無邊;觸景更添情懊惱,(虧我)懷人愁對月華圓。
據說客途秋恨前面一段《序》﹐是後加的。因為一般聽眾要先知道故事的背景﹐方更明白曲中人事的脈絡。
又聯想起柳永的詞不少是為歌伎樂工而寫﹐普及到有井水飲處都有人誦唱。能雅俗共賞﹐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