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 n
20220408
830 澳門.P井
德叔 20220415
最近在澳門聖若瑟大學上課﹐講及用好學生身邊事物作為教學素材﹐認識自已生活的社區。其中舉了澳門供水的故事為例。
澳門地勢低平﹐無崇山峻嶺。缺少大江河﹐只有小溪/水坑﹐又沒有集水區收集天然水源。是以在1935年有自來水供應以前﹐全靠井泉的地下水。
一般市民甚至旅客都知道新口岸碼頭附近松山山麓有個「大水塘」。周圍都沒有集水區﹐水源何來?其實它庫存有限﹐主要功能只是個儲水中轉水池。現今澳門食用水 98% 購自中山珠海的西江分流。
港澳市區內現存的水井﹐為免生墜落危險和污染﹐多已經封存。這一代青少年學生可能連「水井」也未見過了。所以課上提出讓學生認識「水井」這事物。學生如果不識「井」是甚麼﹐就難以明白油井﹑天井﹑沙井﹑坎兒井﹑井底蛙﹑坐井觀天﹑亞婆井前地…等。
曾經在澳門博物館中知悉原來早期澳門政府有規定﹐家中有水井的﹐都要在門前釘個木牌﹐上面標明《P.井》。P, 是葡文 Poco字首﹐意思是水井。原來這是關乎民眾安全的消防設施。古時城中救火要靠井水﹐故知道哪處有井非常重要。
我在澳門逛街時﹐在街上不少大宅門口仍見有此標識。例如水坑尾高可寧故居﹑國父紀念館門口就有。原來不少土生土長的澳門教師都不知有此事物。
由此想起﹐因時勢轉變﹐不少事物已經湮沒消失﹐今天青少年都不懂得了。例如:斗零硬幣﹑秤砣和稱﹑一仙/一元紙幣﹑木蝨/床板和洗太平地﹑乞巧節拜七姐﹑廟中供奉金花娘娘﹒籠屋和一家八口一張床﹑盂蘭節燒街衣撒錢等。
這不是懷舊﹐而是讓青年人認識昔日生活實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