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 nnn 20220422
小時候睇大戲(粵劇)多是掹衫尾入場﹐不用花錢。故看了不少免費大戲。有時趁轉場落幕也入場站著看半場﹐稱為「打戲釘」。戲文內容大都忘了﹐只記得若干片段印象深刻。
記得在利舞台看仙鳯鳴演《帝女花》。《庵遇》時﹐公主駙馬在庵外相遇﹐後來二人入庵﹐邊行邊唱﹐只見二人雖然前行﹐卻一直仍在台中沒有移動﹐後面的佈景卻由室外山村轉為室內庵堂。媽媽解說這是因為舞台在旋轉。此乃利舞台特有的機關。
後來在油麻地佐治五世公園戲棚看任白演《再世紅梅記》。開場前晚飯時大人便互相提醒﹐必須準時!「白雪仙不是新馬仔要上足電才埋位﹐她們不會遲開場」。果然時辰一到﹐便響起學校上課的連續鈴聲近半分鐘。鐘聲剛落﹐鑼鼓即響。當年再世紅梅記說甚麼故事都不知曉﹐只記得佈景美觀認真。雖然是竹搭的戲棚﹐卻仍設置機關﹐可使女鬼無端出現﹐看得我甚為興奮。
當年在戲棚演出時﹐旁邊有人賣玩具木刀木劍﹐又叫賣甘蔗小食。觀眾邊看戲﹐邊咬蔗。是以散場時﹐遍地盡是蔗渣。後來演出時叫賣禁了﹐聽大人說﹐好像也始於仙鳯鳴。
廣東除大戲(粵劇)外﹐當年潮劇也流行。每年七月乞巧節後盂蘭勝會便搭棚演出潮劇的神功戲。因不懂潮州話﹐雖然免費,但多數過門不入。但在普慶戲院看過要購票入場一場盛會。那是內地潮劇名角姚璇秋演《陳三五娘》。印象最深的:一是有幕後齊聲和唱:二是佈景迫真﹐台上竟有潺潺流水﹐風過飛花﹐幾可亂真。我當時走到台前細看個究竟﹐被大人追回坐定定。方知舞台有如此可能。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