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6月20日

自然體驗師

788 n n  20210618


         自從電子奶咀盛行之後﹐孩童的「玩具」就變成了電子玩具和手機﹑平板電腦。不少廿歲以下孩童甚至連積木也未見過﹐只見過積膠LEGO

         追深一層﹐現今玩具多是買回來的﹐而非自製的。五六十年代物質匱乏﹐用錢去買玩具是有點奢侈的。所以小時的玩具總是執拾一些「無用」的物料自製成玩具。例如布碎縫成小豆包或執些小石塊用作「搲子」﹐汽水蓋做成襟章﹐再加繩成飛輪﹑剪紙皮成足球員和龍門,舊報紙搓成足球﹐串橡筋成繩﹑用磚石在地上刻劃線條寫字跳飛機或「天下太平」等。無錢買紙鳶﹐便用竹條和漿糊自製﹐甚至自製玻璃線。

         當年不少玩意是眾人共樂的集體遊戲﹐如十字鎅豆腐﹑兵捉賊﹑搶軍旗﹑紅綠燈﹑狐狸先生幾多點等。現今小學生這一代大致失傳了。集體遊戲培養的守規﹑體諒﹑誠實﹑試錯﹑爭勝而要認輸的胸懷﹐不因勝負而失了玩伴的友誼等﹐可能要靠其他活動補足了。

         玩﹐不一定要有玩具﹐在大自然裡跟玩伴觀看魚虫花鳥﹑想像風雲變幻﹐試嚐花葉果實的酸甜苦澀﹐經歷風吹雨打﹑均是珍貴的經歷。記得初次發現了貓頭鷹的巢和樹上蟻窩時﹐不說甚麼知識學習﹐光是彼此猜度交流吹牛﹐也會興奮幾天。

         教師家長即使有心﹐可能亦不知門路如何導引孩童跟大自然相處。據悉這個暑假有【自然體驗師】課程開設﹐衷心向有心人推薦。負責課程是《鄉師自然學校》的前輩﹐是富自然教育經驗的有心人。他說不會忘記,1996年一次帶孩童在藍田公園體驗自然後,一個高小女孩說:「估唔到咁好玩,好鍾意,我第日唔使去商場玩啦!」

    孩子需要大自然,可他們就患了「自然缺失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