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 20191129
很多科技﹑地理﹑歷史﹑社經政治或藝術紀錄片都可以是上佳的補充教材。 不少紀錄片內容非常珍貴﹐除拍攝前後的資料蒐集﹑專家的解說和編導設計外﹐往往要花上攝影團隊多年時間﹐日以繼夜地地等候捕捉瞬時的影像﹐更要上天下海﹑捱風頂雨﹑歷盡艱辛方能拍攝到需要的資料。 專業水平的紀錄片﹐拍攝成本非常昂貴。 多年以來﹐紀錄片來源多是歐美日等經濟發達國家。 素材例証自然也偏重她們熟悉的地區。
發展中地區由於溫飽生存需求尚未完全解決﹐那有閒情﹑閒錢或閒人去拍攝花鳥虫魚﹑風雲變幻或科技建設的紀錄?那有財力物資時間去探索人煙罕至的山嶽森林﹑去關注蛇虫出沒的沼澤和荒廢久遠的古跡殘垣?
中國內地廿年來經濟起飛﹐掌控科技手段也多了﹐方有較多專業人才和資源可以投入考古研究﹑科技探索﹑紀錄改天換地工程的前後﹑跟踪對比自然山川動植物演化和改變﹑挖掘社經現象後面的故事和細節。 是以近年內地紀錄片產量大增外﹐題材也豐富多樣。 近年內地中央和地方電視頻道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於此。 除了官方資料外﹐民間與商業機構拍攝的旅遊素材和藝術紀錄﹐也豐富了片源。 除正式的紀錄片外﹐不少新聞解說和科普花絮﹑旅遊飲食綜藝節目也是大寶庫。
中國的紀錄片多用本國的素材例証﹐ 既增加國人對神州大地的瞭解和認知﹐有助於增強民族自信;也讓世人得知這個東方古國以往較少為人知的一面。 教師宜花點心思﹐善用這等資源。 自己既持續學習增長知識。 也豐富了教材的來源和選擇﹐造福學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