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 《教育心語》20190111
無知變有知﹐較有效的方法是經歷和實踐。
有次跟剛大學畢業的世侄女談起找甚麼工作職業。 她說想到跨國企業去開眼界﹐見識一下大公司的運作。 剛巧我的老同學是世界五大物流公司之一的香港區負責人﹐便介紹她去面試。 豈料她一見面試的地點是「葵涌碼頭」便縐起眉頭﹐輕蔑地喃喃自語:「乜嘢地方嚟架?不是中環咩?」
物流公司總部設在貨柜碼頭很正常。 學習見識何須一定在中環或金鐘。 她大概心中以為到跨國企業上班就是穿著高跟鞋套裝出入CBD的大廈﹐穿梭於蘭桂坊咖啡室餐廳。 跟她聊一下物流業的現況﹐(例如當今世界十大貨柜港﹐中國佔其七之類…)好使她在面試時有點常識﹐不致顯出對行業的無知。 她聽得口定目呆後﹐竟然問﹐入跨國企業工作﹐要返國內嗎?
似乎部份香港年青人﹐有意無意間從情感到資訊都自絕於中國。 是以迄今仍不知粵港澳大灣區的現況﹐遑論發展前景了。 例如香港常住人口在大灣區各城市中排名第五而已。 (廣州1400萬﹐深圳1200萬﹐東莞830萬, 佛山750萬﹐香港720萬)。 大灣區現今的 GDP 超過澳洲全國總和而與韓國相若!
除了課堂書本上取得的資訊外﹐學生實在需要大量親身實地的觀察和體驗﹐方能對自己的生涯規劃作出明智的選擇﹐不致錯失各種機會。 大中小學都宜提供機會讓學生認識社會各階層各方面的生活﹐拓濶心胸眼界。
據說香港人的傳統優勢是視野廣﹑適應力強﹐靈活轉身快。 然而﹐先決條件是思想上要謙虛﹐一如Steve Jobs所謂:要飢餓與愚蠢(Be foolish &
hungry)﹐才有空間轉身﹐才會靈活。 寄語年輕人﹐莫當夜郎自大的「港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