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語 20140926
各校成績表內容和形式大不同。 學校要開班教家長怎樣看懂成績表﹐說明背後的理念。 下列幾點值得注意和思考:
一﹑成績表基本功能是將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向家長匯報。 因此﹐成績表是家校溝通的工具之一。 其中牽涉學生不少個人資料﹐學校一般不會向外人或機構公開﹐除非事先得到家長同意。 家長將其子女的成績向外人公開﹐則是家長行為﹐與學校無關。
二﹑成績表內容主體是各科學業成績﹐即學生在該科目的表現。 然而﹐中文科與體育科所用量尺與單位均不同﹐英文﹑視藝與音樂科的要求也有異﹐所以聖經科有76分跟數學科的76分意義不同。 嚴格來說﹐各科成績不宜簡單相加求平均。 就像蘋果7個﹑橙五個﹑葡萄串500克﹑香蕉一梳不能相加求平均。 不少學校已取消了平均分這一項。 沒有了平均分﹐那就自然沒有全班或全級排名。
三﹑有些學校只列出學生在該科取得分數的位置。 例如中文科的成績與全級同學相比﹐他在最後1/4的群組裡﹑數學科則在最前的1/4群組之中。 不精準地列明是全級第23名抑或24名﹐原因之一是教育評量極為複雜﹐都有誤差和限制。
四﹑不少學校根本沒有分數和排名﹐只有「質化」的評語。 例如《數學科》:小明基本上掌握四則運算的技巧和原理﹐但在文字題(應用解難題)表現較差。 家長可以配合教師找出其原因:是其文字閱讀能力抑或其他因素所致。 行家都明白﹐這等質化評語很難寫﹐成本最昂貴﹐但比全級排名第幾珍貴得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