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語 2009.7.17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多媒體教材多樣化。為甚麼不攝錄全港(甚至全世界)「最好」教師的課堂﹐將其授課全過程轉為高清的視頻影片﹐免費派發予全體學生﹐那就全部學生都得到「最佳名師」的教導。 如此﹐大可辭退那些「不夠最好」的教師﹐換以品質劃一而有保証的名師錄影課堂﹐則教學成本將會大降。 色彩繽紛﹑多快好省而價廉物美﹐何樂而不為?
這個想法並不深奧﹐應該有人曾經想過。 但全世界都不採用﹐因為大家都明白:教師最主要的功能不在於講授課文內容﹐而在於一些教師在課室現場才可以產生的效果。那麼﹐在課室現場有甚麼必須有個「真實的人」才發生的效果?是任何多媒體不能取代的?
一般來說﹐有以下三點:
1.
即時回應學生的疑問;
2.
因應學生的反應而調校教學進度﹑變換教學方法和調適增刪課程;
3.
針對學生能力的差異而設計不同的習作並作個別指導。
如果教師明白其課堂裡最核心﹑最珍貴的﹑最值錢的﹐不是其預設的內容﹐而在於其對學生學習的反應﹐那麼﹐「一堂好課」的標準是甚麼?
教師將課程內容展示得有條理很清楚﹐只是好課的必要條件﹐卻絕非好課的充份條件。如未能在課堂上適切地回應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疑難;發現並解決學生學習的難點;穩定學生前進路上的情緒﹐那就算不上一堂好課。教師的回饋是跟隨學生反應而來的﹐所以難以「事先錄影」。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的 Hattie教授等人的研究(2009)顯示﹐課堂上教師適切回饋是提升教學效果最強力的手段之一﹐值得我輩教師花精神練好這個功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