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12月26日

拔萃,是一輩子的事

教育心語 20131227

帶領學校前進,領導層必須宏觀形勢大局,檢視校內的強弱機危。
為着讓學校領導層更清楚自己學校的特點、思考本校的長短和風格、承傳辦學的精神和使命、珍惜前輩篳路藍縷的辛勞,有時必須暫時放開手邊的工作,走出校外吸收新鮮的養料;抽身桌面的文件,靜思腳前的方向和策略。
教育界的同工平日太忙了,長期埋首校內工作,少有機會知悉界外日新月異的發展和思路習慣。碰撞到商業機構的工作模式,往往有點不很適應,然而大都覺得眼界大開。
        月前安排了一個辦學團體十三間學校的領導人,一行廿多人參觀希慎集團的總部,了解該機構的發展足迹,特別是觀摩一間以地產為主的商企如何介紹自己的機構和述說自己的故事;選取哪項材料以塑建其機構形象。參觀後的座談中,筆者與各校領導層一起思考:如果我要介紹自己的學校,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核心信息。用什麼形式手段表達?
        最近又嘗陪着國內廿多位校長參觀拔萃男書院。其中一起觀賞了該校今年度的介紹短片。全片約十分鐘,沒有旁白,影像主要是學生在體藝場上專注和努力的片段,只有簡約的字幕說明去年取得的體藝成就。全片以唯一一句中文作結: 「拔萃,是一輩子的事」。
        播片畢,舍監兼校牧只講了一句: 「影片的配樂是由我們學生演奏的。」導賞人員特別帶領嘉賓留意禮堂裡學生坐的是六十年前的板櫈。

        這段經歷﹐頗堪參照和省思:一間學校應如何培養成員的歸屬?哪些是學校最堪珍重和驕傲的事物?應該展示和強調什麼?

2013年12月20日

善用 IT 器材

教育心語 20131220

本港推行資訊科技教學十多年了。錢花了不少,但學校IT 設備的使用水平參差,使人懷疑不少學校未能善用相關資源。筆者每年有機會進入近百間學校觀課或使用其課室禮堂的教學設備。由其IT 設備的維修保養和使用效果,可以窺見學校某些環節的管理水平。
最常用的禮堂的音響設備沙啞,回聲過強等尤其不可接受。另一常見缺失是:教室的燈光安排不當,以致銀幕前的燈光必須開着,干擾銀幕映像;倘關掉幕前的燈,則導致全室黑暗,不利溝通。這固然因為電源開關掣的線路安排沒有考慮投影效果,亦反映了校方對此重視不足。其實大可聘請電器技工重新接駁開關電源的線路,所費不多,效果大善。
某校號稱資訊科技先導學校,花了巨款於其IT 設備云云。但進入其課室卻發現電腦的軟件系統仍是舊版本,未能支援新型號的教學課件。有些課室的投影器燈膽暗啞無光,部分甚至對焦不準,卻無法調校。有些課室窗簾破損,無法遮光,致使銀幕影像要與太陽爭光,學生難以看得清楚,又焉能吸引學生專注學習?
當使用其電子白板時,又發現部分功能已損,部分則尚未設定,說明根本沒人使用過。有些VGA 纜線端子的針已經折斷,導致未能顯示若干顏色,直到外人要求使用才知悉要更換。

這些現象,使人懷疑該校師生其實很少使用IT 設備,以致設備落後無效也不打緊。又或者師生曾經使用,但效果差便逐漸放棄,任由荒廢不理。這都說明學校的管理支援教學不足。

2013年12月13日

對PISA的反應

教育心語 20131213

        三年一度的PISA 報告發佈以來﹐世界各地媒體的反應各異﹐值得思考。 PISAOECD主辦的國際性測試﹐2012年有65個國家和地區約51萬名15歲學生參加。 旨在知悉各地基礎教育的成效。
        PISA考卷測量的不是記誦知識而是學生吸收與運用知識的能力;測考的資料情景,大部分是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今屆榜首是滬港星韓日台﹐與十多年來結果相似﹐仍是東亞地區成績較優。 瑞士和列支坦士敦取代芬蘭成為進入前列的歐洲國家。
        香港連續十年取得佳績﹐傳媒卻異常低調﹐以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語調和負面字詞﹐報導香港有哪些方面不及星滬。 對香港備受認同的優勝各項輕輕帶過甚至不提。 倒是中大港大兩位資深教授站出來講句公道話:應該為香港的教育工作者近十年來的努力付出和犧牲鼓掌。
        上海媒體本周每天都有評論﹐但都是謹慎冷靜的分析為主。 受訪的學者和教師多對比當地考試制度和試題模式﹐省思前路。 台灣和澳門的成績比上屆有進步﹐興奮之餘也看到不足。 事實上PISA報告內容豐富﹐其中關乎社經背景的資料﹐特別值得各地教育決策者細味參照。

馬來西亞教育部長前年期盼馬國成績十年後躍居前列﹐如今卻仍在後段三分一﹐傳媒要求他踏實做事。 英國數學閱讀和科學都在20名以外﹐教育大臣說結果顯示「英國教育停滯不前﹐亟須改革」。 法國教育部長對成績表示不可接受﹐但歸因於過去十年右翼政府的錯誤政策。 美國華盛頓郵報認為東亞學生勝在勤奮,應該學習。

2013年12月7日

介紹自己的學校

教育心語 20131206

        廿多位甘肅省的校長來港受訓十天﹐除了上課和討論外﹐還參觀本港六間不同類型的中學。本地各校領導層介紹學校的特點時﹐手法不同﹐重點各異;有枯乾沉悶的﹑也有感人動聽的。 作為旁觀者﹐看到參觀者的反應﹐深感各校都應更重視「介紹學校」這門學問。
近十年來﹐筆者進入過五百餘間學校。 深明短時間內介紹學校極為困難。 雖說原則是知彼知己﹐做起來﹐卻不容易。
來自國內大西北的校長參觀後﹐印象最深刻的﹐是香港的校舍雖小﹐卻能地盡其用﹐管理井然。 他們訝異多數學校都派學生接待客人﹐讓客人直接與學生交談﹐既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也展示學校的綜合產出成果學生。 一般參觀者想知道的﹐不是硬件設備﹐而是廁所無臭味的操作程序﹑ 教師的積極性何來﹑老師關顧孩子的心如何培養﹑學生的大方自信和自豪感怎樣產生等。
介紹學校切忌流水帳般由創校歷史說到今年的會考成績。 宜選取一兩項重點特色﹐詳細說明。 客人最感興趣的不是校訓口號和結果﹐更重要的是改革推行期間的障阻與疑惑﹑克服了甚麼困難。 其中的心路歷程和躊躇﹐措施方案的修訂與選擇﹑資源爭奪怎樣解決;最後﹐這等決策如何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哲學。

接待客人的師生介紹學校時﹐宜準備好若干代表性的的鎮校之寶(//事例)﹐熱誠真切地向客人介紹。 客人想知悉的是:你個人在學校的生活和故事﹑你經歷過的轉變和感想。 
依稿背誦是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