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8月30日

殺死學生的兇器

教育心語 20130830 

暑假末段﹐教師們又再歸隊準備開課。 但有些學校八月十五日高中部已經全面依正式時間表上課了。 大多數學校都有零散的補課。
前日到某校工作﹐在操場上有五六個打籃球的高中學生滿頭大汗﹐躲在樹蔭下稍休閒聊。 過去搭訕:「你們不用補課嗎?」其中兩人瞄我一眼﹐垂頭不語。 一個語氣顯得勉強﹐卻故作輕鬆:「我們不用補課的!」另一人搭咀:「我們這一班﹐無得補。」另一聲音:「垃圾班係咁架啦。」言談語氣中﹐聽出有點酸味。
差生成績不易提升﹐教師要把精力資源用到「較有效」的骨節眼關鍵處﹐是以補課加料之事﹐不會雨露均沾﹐多數只會施諸某些基礎較好的學生。 潛台詞是:那些病入膏肓﹐行將就木的﹐醫都嘥葯費﹐無謂花心血投資。
但學生看在眼裡﹐點滴在心頭﹐清楚明白:我們已被評定為垃圾了。 心裡雖有點不甘﹐然卻也無奈﹐誰要自己早前不做好﹐淪落到垃圾班。 學校的政策和教師的行動﹐無須明文與註疏﹐卻明明白白。
有教師曰:「試過要他們回來補課﹐出席者只有小貓三兩﹐懶懶閒又不專心﹐心淡!」
差生在課堂睡覺﹐老師走到身邊輕敲桌面提醒;無交家課﹐老師下達天涯通輯追殺令般追收。 學生也許都不高興﹐嫌煩﹐甚至有時顯得忟憎。 然而有一天﹐他在堂上睡覺再無人理會﹐功課不交再無人追收﹐走廊上遇到老師﹐老師卻視若透明陌路﹐一臉漠然﹐無瞋無恚﹐無怨無怒。 學生非常清楚:我已經死了。
殺死學生方法甚多﹐大都兵不血刃﹐無表面傷痕。

2013年8月23日

靈堂上的生命教育

教育心語 20130823

       靈堂喪禮儀式﹐各有所宗。 道教﹑佛教﹑基督教的﹑甚至是混合或無宗教的儀式雖異﹐但都反映了死者或行禮者的期盼和心願。
有些儀式﹐大概相信死者靈魂會另有歸宿的﹐送別之外﹐也望他一路順風﹐早登仙界﹐便送上行李衣裝﹐並銀兩盤川﹐以求陰安陽樂;更邀請靈媒引路﹐趨吉避凶﹐或儘快輪迴。 有些則善頌善禱﹐奉香唱詩﹐祈禱祝願死者安息天國,享有永生。
基督教與天主教的儀式中﹐一般都有講道和述史的環節。 近來見到即使採用道教或佛教儀式的﹐於原有的祭祀超度活動外﹐於靈堂上也安排親友或子孫述史﹐以懷緬先人善行﹐以謝先輩劬勞。 這等述史懷念的環節﹐形式多樣﹐或借後人之言﹑或文章照片﹑或電子視頻﹐配以音樂詩歌﹐展示死者生前音容言行﹐以作追思。
可能是當教匠的職業病﹐在靈堂上常思想著如何用好靈堂這個教室﹐推行生死教育。 個人總認為:喪禮由在生者所行﹐主要還是給在生者體會。 年輕人或在生的﹐因著這等儀式安排﹐得到甚麼教訓?
靈堂上述史或紀念演講﹐實在是對先人生平的總結簡釋debriefing;給後人一點關於行事為人的啟示。 生命壽元由天定﹐然而生命意義與色彩卻由人賦。
近月送別的幾位老人家﹐都是沒受過正規教育的草根婦女﹐歷盡戰亂煎熬﹑人亡家破﹐卻樂觀堅強﹐胼手胝足勤儉持家﹐將兒女供書教學成材。 這些先人的生平﹐反映了大時代蟻民不平凡的一生;後人紀念尊敬之外﹐也許對人生會有點感悟。

2013年8月16日

自學與預習


教育心語 20130816  

  師長希望見到學生自學的表徵之一是:學生在課前會預習。學生預習後才上課﹐則教師在課上可以更深入探索課題﹐可以針對學生所提的疑惑作說明﹐按理學生應學得更好。
  要求學生課前預習﹐需有幾個先備條件:一是其求知動機強﹐急不及待;二是學生已知預習的任務和要求;三是懂得預習的方法;四是合適的環境(除物質環境外﹐也包括師長和同學有要求或壓力) 當然最好是以上皆備﹐並養成習慣。
  故教師想學生自學預習﹐宜先授以學習任務的目標和預習的方法。 由於預習時並無教師在旁;故教師更要事先提供成敗標準讓學生自行參照評估是否已經逹標。 可見要學生預習﹐教師的工作不少。
  美國教育心理學者Ausubel倡議教學時要充分用好「前導組體」advanced organizer 就是要在上課講解前﹐給予學生一些資料和概念﹐除激發動機外﹐也激活其前備知識﹐讓學生接觸新知時﹐懂得與既有知識基模適切聯繫統整。
  故知要求學生預習﹐教師要給予協助和導引。 要針對學生已有知識和學習特點設計教材。 這包括必要的資料外﹐也要估計學生學習的難點而佈置預習功課﹑工作紙等。 例如容易混淆的名詞概念之異同比較﹑事件的分類和序列﹑教學單元的知識地圖intellectual map等。 學生才會於自學時有所依據﹐心裡有數而情緒較穩﹐知難而進。
  國內近年出現的「自主學習課堂」﹐教師事先要做大量的前導工作﹐並借助留宿學制中「晚自習」時段的安排﹐方能保証預習的效果。

2013年8月8日

行政支援教學

教育心語 20130809

        外甥就讀直資名校中二。其課室前方的百葉窗簾壞了近一年,旁邊座位的同學每早都被太陽曬得坐不安席,而且因陽光射到黑板而反光,致使不少同學看不清楚板書。該生向校方投訴了大半年,校務處全無反應。
        最近外甥被調位坐在壞窗簾旁,他再向校方書面投訴。校方答曰:這要等待五年一度的大維修,才會一併處理,現在還要多等三年。他極為不滿,向我求教,如何是好?我建議他採正常渠道反映不果,則可直接向校長申訴。他向校長寫了措詞強硬一點的投訴信,幾天後,壞窗簾被換到課室後方,而把後面的好窗簾換到前面。這就使到後面座位的同學被太陽曬了。
        外甥很生氣,對校方負責人(包括校長、班主任和校務處的負責人等)都極為反感,在校八年的好感和歸屬差點給消磨殆盡,甚至對學校有點「憎恨」。外甥問我:這是學校行政的常規?還是個別人的作為?作為外人,又僅得一面之詞,不敢輕易結論;如屬實﹐則校方處理應可改善。
        由此小事引發的思考:學校行政規章與教學效益孰重?
        有些學校管理人常以「行政規章所限」,推搪持份者的要求。然而,學校規章的設立,根本的目的是服務教學。規章應有足夠彈性,以協助紓緩前線教學的困難。特別是中高層管理,體察實況後宜酌情動用資源處理這等「小事」,關鍵是管理層有否理順「行政管理」與「教學需要」的矛盾。

        現今的學生和家長水平已高,不容易被「規章」嚇倒擺佈,而會據理力爭,更會向各方投訴。

2013年8月3日

課堂上的自主學習

教育心語 20130802
如果自主學習大體來說是:沒有師長在場督促,學生仍會主動學習。那課堂上有教師在場,自主學習是甚麼意思呢?教師的功能何在?如何發揮?
近年有些朋友到國內觀課,見到教師不再滿堂灌或滿堂問;學生在課堂上主動發言,表達所學,爭相展示事先預習好的課程內容;課堂上學生發言佔了大部分時間,就像個小老師;學生的主動積極,歎為觀止。教師似個節目主持人﹐只作些短評、點撥和導引。彷彿就達到多年來夢寐以求的「還課堂給學生」的理想了。
跟來自杜郎口中學的教師傾談後,有以下一個想法:這種課堂是展示課:展示學生課前依教師指導所學為主。對促進學生自信和表達﹑對培養學生上課前後也學習的習慣有益﹑對課題加深瞭解有幫助。
但這種展示課,未能全面反映教師的重要作用。包括:教師
  • 針對學生需要解惑
  • 解難思路的進程和操作的示範
  • 學識淵博的魅力  
  • 對求知的熱情
  • 對學生的關顧
  • 道德人格的感染等
  以上這些教師的重要功能,需在課堂內外跟學生互動而影響學生。
教師期盼學生自主學習,不是希望教少些,而是期望可以教得更深入、更針對學生的疑惑和需要。這就要學生知道自己其實需要甚麼?有甚麼已經掌握、有哪些不懂、有哪些混淆不清?甚至希望進一步多知一點哪方面相關資料等。這都需要學生課前預習和主動省思。課堂上教師的示範解說和同學的切磋互動,是學校課堂的重要元素。
課前預習提供了較佳的學習基礎和心理準備﹐值得推動﹐但這又回到學習動機和預習時的自學技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