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12月27日

第一次吸毒

教育心語 201212128

  人是怎樣學會吸毒的?又如何學會不吸毒的?
  廿年前在基督教服務處的PS33 上課已經知悉:吸毒者都明知那是有害的毒品,但依然吸食。即使是第一次吸用時,都知道將要吸食的是毒品。所以師長關注的重點,不光是說明毒品的禍害,而在吸毒者的心態。
  PSPsychotropic Substance(精神藥物)的縮寫,多年前大概多是迷幻藥、大麻、鎮靜劑、興奮劑、咳藥水、天拿水等。現在則多了K 仔(氯胺酮)、冰、安眠藥、搖頭丸(Ecstasy)等。早幾年港府為免市民被「軟性毒品」的「軟」誤導,便正名為「危害精神毒品」。這些毒品之禍害,在於比海洛英或可卡因等便宜,更易進入青少年生活圈。故現在吸食這類毒品的人數比「食白粉」的多。
  第一次吸毒時,明知是毒卻仍然要吸,關鍵是形勢比人強,不能不吸,不能推卻,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故家長老師必須明白甚麼是吸毒者的「重」!
  青少年「重」在朋輩,重視朋輩的互相認同、生活中的共同語言、困惑焦慮憤怒時的情感共鳴、徬徨無助時的一點點模糊的「義氣」。特別是自我形象低下的青少年,現實生活中無甚「精彩」或受人尊敬看重的成就特點,一旦獲得同儕認同,那就差不多是他們的「全世界」。拒絕吸毒同伴的「好意」,會覺得是拒絕了生命中最「重」的珍寶。
  戒毒之難,也在於此。離開戒毒所後,生活圈子和形勢沒變,怎能戒毒?關鍵還是讓學生自覺有些成就、自己還有點用;在吸毒的同儕以外,他還有生活和價值。

 

2012年12月23日

棉花堡 Pamukkle, Denizli, Turkey

棉花堡(Pamukkale, Cotton Castle,) 位於土耳其代尼玆利(Denizli) 省內,與在棉花堡山上的希拉波里斯(Hierapolis) 古城遺址,於1985年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棉花堡的名稱源於該地石灰岩的特殊地貌,該地遍佈溫泉(約攝氏35度),富有碳酸氫鈣的地下水﹐經數以千萬年計的蒸發而﹐礦物結晶和凝華,並沉澱出一層又一層雪白的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 CaCO3) ,遂形成以碳酸鈣為主要成分為石灰華(travertine)

棉花堡為古羅馬人所發現,並在此建築療養院、浴場、劇院等,逐步形成希拉波里斯古城(Hierapolis),經三次地震,古城毀滅;現只剩下殘垣斷壁,遺留有大浴場、競技場、街道、大劇場和古墳場等遺址。
遠望棉花堡是個小山丘﹐由全白的碳酸鈣覆蓋。是旅遊勝地。
在山上看﹐白色層級階梯極為壯觀。景區分東西兩個部份。此圖是東部。圖左上角可見遊人可以赤腳排隊涉水進入其中﹐甚至浸浴。
西部較少人到。礦物階梯更白更美。與世界各地相似的石灰質溶岩和凝結景觀比﹐規模大而白﹐嘆為觀止。
附近地質相似﹐故亦有地下溶洞﹐內有相似地形。人稱地下棉花堡。沿途見有𠝹石工場﹐原來是盛產大理石。也很合理,因為大理石本來就是石灰岩受高壓變質而成。
仍然是有點可惜﹐遇上這上佳的地理科教材﹐卻是退休後的事了。



2012年12月22日

土耳其.伊士坦堡 Istanbul

因要去土耳其旅行﹐才知悉一點其歷史和特點。  土耳其立國於1923年。 國父Mustafa Kemal Atatürke 作了連串翻天覆地的大改革:作為伊斯蘭教國家﹐男女均可民主投票選舉﹑政教分離﹑女士不用披頭巾﹐可以受教育和工作。 統一並新建立了一種新文字﹐以致一夜之間﹐全國成了文盲﹐要重新學習一種全新文字。 想像一下﹐在廿世紀初實行這些改革的難度﹐必須有遠見和極大的威信與魄力。
  
  伊士坦堡面積5,343 km2. 比香港大五倍﹐人口多一倍(1350萬)。 眾所周知的洲際交通要塞。 德叔最有興趣欣賞其建築特式。
上圖左圖均攝於聖索菲教堂二樓的窗戶外望。此教堂因為在伊斯蘭教的環境﹐不再是「教堂」而成為一個博物館了


全土耳其唯一有六禮拜塔的藍廟。又稱藍色清真寺。因其內裡有藍色玻璃窗而有淡𦾐色環境而出名﹐是該國最大清真寺。

伊士坦堡市中心有大市集﹐值得一行見識一下

土耳其:奇石林之行 2012

2012九十月間與十數「老」友遊土耳其
Göreme is a town in Cappadocia, a historical region of Turkey.
It is in the Central Anatolia and has a population of around 2,500 people.
The Göreme National Park (Göreme Milli Parklar in Turkish) was added to the UNESCO World Heritage List in 1985.
哥樂美地區 位於土耳其中部 Anatonia 高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85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裡最吸引的是天然的奇怪岩石地形﹐當然也許包括其特殊的人文歷史。香港華人多稱其為「奇石林」。
岩石經長期流水沖溝侵蝕而成。世界各地都有﹐奇在是白色而已。
白色也有不同的白﹐因為不同時間噴出的岩漿礦物成份不同




本文所示相片均在熱氣球上拍攝﹐才得以由這個角度看得這麼真切。

熱氣球觀光在土耳其這個地方是盆大生意﹐每天早上幾百個氣球上升﹐每個氣球平均20-30人﹐平均每人US$250。我是第三次坐熱氣球了﹐土耳其的景色比較埃及帝王谷好﹐更比澳洲的Brisbane 好多了。



當地有大量這類石柱﹐當地人稱為神仙煙𠧧。Fairy's Chimney
不同時期噴出的火山融岩顏色和硬度不同﹐上層較硬的岩石保護了下面的石﹐使到形成條條岩柱。

2012年12月21日

慈濟茶道入課室

教育心語 20121221



  一間天主教學校觀了一堂有趣的中六級心靈教育課。主題是茶道。原來的老師是宗教科主任。她們想學生懂得欣賞高尚的茶道文化,學會以清淨的心品茶,培育一份美的涵養,以及對生命的啟發。
  校內缺乏教授品茶的導師,神父便安排了始於台灣的佛教組織——香港慈濟機構派了幾個師姐到校上一節「品茶課」。見到這種安排,便心裡歡喜,讚嘆神父和慈濟仝人的胸懷,能夠不存門戶之見,以清淨心行菩薩道,造福學子。
  幾個慈濟師姐,全都身穿黑色套裝,整齊端莊大方優雅,給人平和認真的感覺。她們帶備泡茶的椅和相關用具,並用電腦簡報、高清視頻協助說明關於茶道的資訊:包括茶葉的種植、生產的環境和程序、農工的辛勤勞動、包裝貿易和茶具的製作等,知識豐富。師姐又耐心解說並示範泡茶的程序和意義,以實際操作展示了美學元素讓學生體會,並盼學生萌生感恩的心思。
  師姐施行的茶道禮法,結合佛家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而示範了展布茶席、置茶入壺、注水入壺、靜候茶湯、傾盡茶盅、分茶入盞六個程序。節奏雖緩,難得學生仍能靜心學習。畢竟是十七八歲中六學生了,應有這份耐性。
  心靈教育,或曰靈修之路,方方面面大小通路都可臻達,並無不二法門。關鍵是有機會接觸體會,有前人指引就更可少走彎路。在考試主導的環境中,學校能夠安排這種課程,說明了主事者的識見胸襟和執著努力。

2012年12月14日

模仿與學習

教育心語 20121214


  一般人學習語文,最主要的方法是模仿。由最初期知悉音符字符與事物間的意義連繫,到後來的遣詞用字造句、組織句子成段落,再構成文章,最基本的習得方式是「有樣學樣」。
  是以多接觸良好的文章作品,有師長同儕導引去評賞,則其語文水平當會大進。有機會見到他人用上某種語調或修辭方式而產生果效,自然會起模仿之心。更因為領受到優秀語句或適切的表達方式而觸動情緒,則或會私下再三複習,個別語句更會反覆吟誦,思想著將來或許在某個場合可以應用等。
  關鍵是有好的模範。
  選用若干公認的名篇佳作,讓學生深入學習欣賞,既學到語文,更可能從文章中體會其文化內涵、美學價值等。
  教師倘能於日常課堂中,清晰地論述一個科學觀點或定理事實;能以學生明白的語言有系統地解釋一個數學概念或公式,讓學生明白吸收並懂得運算;以優美的語句、動人的聲調表達文學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操,都是學生學習的對象。可見語文能力,是教師的核心能力之一。
  然而觀課所見,有些教師雖未至於口齒不清,然亦有語音不準、語焉不詳、錯句連連者。學生就沒有機會在課堂裡,從教師的講解中學到良好的表達方式、接收到何謂完整的論述。尤有甚者,部分老師以滿堂問代替滿堂灌,結果出現了全堂課由殘缺的短問短答組成,甚至一個學期的課堂中,學生只說過單字單詞,根本沒有機會說一句完整語句,遑論以段落形式論說一個概念。語文水平怎會高呢?

 

2012年12月7日

學生學習概覽

教育心語 20121207

  十多年前跟教改一起推出的措施中,有一項較少為媒體提及而容易被大眾忽略的,是學生學習概覽Student Learning Profile。在台灣也有相似的設計,稱為學習歷程檔案
  大致而言,就是學生從自己過去的學習中,選取其中一些重要的項目,累積並存錄起來,功能之一是於升學就業時,供僱主或升學收生參考。是以本地不少人只視之為一種協助高中學生升學就業的手段,而忽略了它其實是一種重要輔導工具,可以協助學生每年至少一次檢視自己的學習狀況,總結過去的學校生活,珍視已經取得的成就,省思今後的路向和目標。
  這個概覽,可以視為一本相簿,紀錄了生活留下的痕,紀錄了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也許是努力汗水的精華、是辛酸淚水的結晶、也許是感情潤澤的果實,或是師友支持而得的成就;總之就是自己走過的足印和車轍。是學生成長的質性資料以補充其傳統形式的學業成績表。學生應該每年都做一次這樣的階段性總結,回顧自己的成敗,並學會感恩和珍惜,前瞻與思考明天的可能性,作點籌措和計劃。
  學生只有這樣做,生活學習才會有方向。目下不少學生被評為無舵之舟,茫然不知所止的行屍走肉,皆因不懂停下來自省,也無師長導引作解說。故教師宜於學年結束時,引導學生做「三叻」:Collect, Select & Reflect(蒐集一年來值得留念的東西,省思其意義價值,淘選其中最特別珍惜的),寫成今年的概覽故事。中學畢業時,這就有六份很有意思的禮物了。

 

2012年12月2日

朽木與人材

教育心語 20121130
 
  在台灣的鶯歌小店裡買了一只樹幹切成的筆插筒。 這截筆筒﹐直徑約三四寸左右顏色黑褐﹐樹紋扭曲﹐凹凸不平﹐生有小瘤。
  看木頭的大小﹐不堪成建材。 看紋理﹐不易刨得平直做門框窗楹。 論木質﹐更非紫檀酸枝花梨之屬﹐難堪作高檔家俬。 然而﹐工匠只是挖空部份樹幹約兩三寸﹐稍加打磨﹐便成一個外形古拙的藝術品。 既實用﹐又饒有生趣。 我看著既可做筆筒﹐也可作擺設。 由於其粗拙﹐更是一個上佳的墊座﹐可托襯精巧的白瓷。 是以只考慮了半分鐘便決定買下﹐倒是同行朋友替我講價﹐拿了個八折。
  樹木的用途價值﹐與既定的標準有關。 有些樹質柔軟宜造紙漿;有的固實宜做傢俬建材;有的堅硬筆直堪當棟樑;天富油香的則可驅蟲﹐最宜做儲物衣橱。 正是天生我材﹐樹根朽木﹐原來可以成為藝術品素材。
  見過一塊檜木樹瘤﹐看上去髒兮兮烏漆漆黑嘛嘛的﹐沉甸甸像塊石頭﹐經工藝師研磨刻雕切割﹐既保有原本的樣貌大廓﹐卻彷彿重生一般﹐成了一件樹雕精品。 退役的古船木經過海水風浪長期的洗刷﹐傷痕累累﹐釘洞千瘡百孔,卻成為高檔傢具的珍稀材料。
關鍵是持分者如何看「有用」。
  多年來﹐以語文數理為主的測考制度﹐使到我們錯失了整批不擅於此的藝術家和運動健將﹐打擊了專長動手操作的工藝人材;蹧蹋了不少蕭邦齊白石。
  多一把尺﹐便多一批人材。 教育界拿甚麼作評量的尺﹐如何用好不同的尺去評量人材﹐從來都是教育的核心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