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3月11日

課程地圖

教育心語  2011.03.11

  香港的課程常有螺旋式結構。即同一課題,會於各學習階段中反覆出現,而內容和要求不斷提升。教師有了課程全局的地圖,方能選好教學重點。
中三中史課堂所見:教師展示了孫中山﹑黃興﹑陸皓東﹑Dr. James Cantlie,黃花崗等照片。而學生們也不用老師提問,已經認出各人的名字和地方。原來學生們早在小三小四常識科裡,已經學過辛亥革命的歷史。甚麼武昌起義﹑雙十節﹑推翻帝制﹑建立民國等,都似乎了然於胸。

  這位富經驗的資深老師,連忙稱這些相片僅是讓大家回憶事實而已,今天要深入討論辛亥革命的其他議題:改革中國人的生活和命運,真的要革命嗎?一定要武裝起義嗎?不流血可以嗎?倘若宮廷政變,刺殺若干關鍵人物(如慈禧太后之類),那就不一定要犧牲這麼多生命麼?當時改革派有其他選擇嗎?中三學生當然沒法回應這類問題,教師便娓娓道出孫中山上書李鴻章和清廷的態度﹑國內社經形勢等。這一課讓學生學得比小學時深刻得多:不光是認知人物故事和推翻帝制的概念,而是更具體地知悉革命的社經背景和必然性。
觀完這一課後,進入中六級的課堂,教的也是辛亥革命!由於學生經過會考,大致都掌握了相關史實,所以教師單刀直入:孫中山臨終時指「革命尚未成功」,那麼革命怎樣才算成功?當時外國人(如日英美等)的態度和國際形勢如何?孫中山或革命黨是否借助外國勢力推翻滿清?課堂還探索華僑和香港所起的作用等。

  可見明瞭課程的地圖,方會使學習層遞漸進而不致重複沉悶。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