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7月26日

抄襲功課

999             n    20250725

 

 

       年初內地某大學建校百周年大慶﹐全國各地大學祝賀信函紛至。卻發現不少賀信內容雷同﹐甚至除了下款署名各異外﹐信中百多二百字竟然大體相同。使人覺得堂堂高等學府的宣傳部門負責人似乎有點疏懶。雖說賀辭之類﹐幾乎來來去去都不外如是﹐但原文照抄卻顯得這部門負責人稍欠心思。也許眾人都用相同的AI大語言模型﹐產品自然大同小異。

       記得中小學時的習作功課﹐老師要求學生的﹐大致是按教師指示而做﹐依樣畫葫蘆。各生的產品相同甚至跟老師期望一致的便是上佳之成品。我當年任中學教師時﹐不喜歡評批試卷作業﹐主要原因就是厭其千篇一律。當年我反而喜歡看學生每周寫的《周記》﹐因為其中可見不同學生的生活所見所聞所思。也喜歡在周記末端回應學生﹐甚至寫得比學生所寫還要長。

       如今大學生的功課習作如果用AI製作﹐教師如何辨識呢?除了用大學提供的機器對照檢視其「重複率」外﹐就得在命題上花點心思或要求。作為大學裡教育學院的教師考慮的﹐學員主要是在職教師。故此在習作上﹐或會要求學員要以其任教學校的具體實例為証﹐或加上其個人體驗為例﹑甚或要求教師學員舉出其學生的回饋﹑困難和反應﹐結合理念而形成習作等

    絕大多數教師到大學裡進修﹐都是希望學有所得:或溫故知新﹑或有新的感悟﹐或因課堂上知悉一些專業新知﹒或拓濶其專業網絡。我相信學員也不喜歡抄襲。學員在做習作時的省思和學有所得的喜悅/成就感跟抄功課的心情完全是兩回事。

 

 

 

2025年7月23日

放學之後

997        n 20250711

  

    曾多次在不同的教師校董諮議會中﹐討論過教師的放學時間。

    記得筆者剛從大學畢業入職中學教師時﹐老校長對我說:歡迎加入我們的團隊。從今天起﹐你就是我們學校的成員。以後﹐24小時都是教師了!驟聽起來﹐以為是客氣的套話﹐也不以為意。

    在學校工作卅多年之後﹐才明白「24小時都是教師」的意義﹐才感受到教師這頂帽子的壓力不輕。

    任職教師多年﹐從未認真思考過每天要工作多少時間才「放學」。下課鐘聲後﹐只是沒有時間表或轉堂鐘聲的限制而已。工作未做完﹐便回家繼續做﹐甚至經常到凌晨才睡。

    因為放學後﹐除了備課﹑設計和評改習作與測考試卷外﹑還要見家長或開家長會﹑籌備各種典禮儀式(畢業/結業/開放日/周會等)﹑課外活動練習或對外比賽和表演﹑各類科組會議等。所以教師的工作時間絕對不會按時間表「放學離校」。小學教師放學後還要打理學生上校車的工作。倘若要在平日辦公時間內到銀行或機構辦點甚麼手續之類﹐就得把握午飯時間跑一轉。

    我家住在任教學校旁邊。閒時想買張報紙或甚麼的﹐往往不修邊幅穿著內衣拖鞋之類落街購買。試過幾次放學後或晚上時份在街上碰到家長或學生﹐他們跟我打招呼﹐頓時覺得自己有點衣履不整﹐太隨便了。所以課後都要穿戴整齊一點才敢到街上走動。

  

2025年7月19日

親師雙劍合璧

998】親師雙劍合璧


    本周初到澳門做教師培訓。知悉因人口下降﹐已出現縮班殺校潮。據澳門統計當局資料顯示,2024年終澳門總人口68.83萬人﹐按年微升0.7%,但九成以上由外勞居澳增加所致﹐其中外勞女性過半。2012年出生人口有7315, 2024年只有3607人﹐縮減過半了。

    2023/24年度,澳門學生總數為87127人,其中高中畢業生4,621人。記得2010年我初到澳門工作時﹐當時高三級一級人口約六千。現在下降約一千多人了。其中4,424人選擇繼續升學大專,升學率為95.7%

    人口下降致縮班殺校而首當其衝者是幼稚園系統。不少學校近幾年已掀起裁員潮了。澳門學校多是私校﹐校長告知:按稍優於勞工法例規定解僱員工﹐絕大多數教師都會接受。

    培訓講座前跟多位不同學校的教師閒談﹐他們表示縮班大勢所趨而有點無奈。他們更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質素下降。家長往往誤解了學生的「需要和要求」(Needs & Wants)﹐不懂教養孩子的影響似乎更棘手和困難。

    以我在香港過去廿多年來的經驗﹐向澳門教師提醒:我們教師的工作如今不光是教導學生﹐而要花點精力做好家長教育。因為教師家長本來就是培育孩子的合作夥伴﹐雙劍合璧方是上策。親師折翼焉能行穩致遠。更何況選擇學校決定學校生源﹐關乎學校存亡﹐家長的對學校的看法起閞鍵作用。爭取家長認同學校的培育路徑方向﹑教導方法是救校之本。

    學童的生活習慣和學習態度﹐受家庭影響甚深。然而﹐多數家長從未學過如何教養子女﹐是教育孩子的新手。受過教育專業訓練的教師﹐應是教導學生的專家﹐宜多做一點培訓家長的工作﹐利己又利人! 


澳門出生率

幼稚園師生比

2025年7月5日

教師的專業敏感

996    20250704

  

    專業教師有責任建立良好的校風。甚麼是校風?教師如何建立?茲舉一例以明之。

    年初某校教師放學後接到學生報告:在男廁嗅到有人吸煙的味道﹐老師立即跟進。根據平日觀察很快鎖定幾個嫌疑學生。在訓導處老師協助下﹐在A學生書包中搜出電子煙和太空油之類物品。經教師們商議後向駐校警民關係主任報告﹐由警長帶往警署查問。後來由警司施行警司警戒令。事後﹐學校更安排警長在周會向全體學生解說吸煙和太空油的禍害和犯法的界線等。

    此事雖小﹐卻展示了該校校風嚴謹﹑教師認真﹑謹小慎微的一面。如果同學對有人吸煙司空見慣﹐視若毋睹﹐根本就不會向教師舉報﹑教師不重視的話﹐聽若罔聞﹐就不會跟進查核﹐就更無後續的檢控和教育行動。

    今年年初立法會已經通過「舉報虐兒」相關法例。其中規定:教師等特定專業人士有責任舉報工作上發現到的懷疑虐兒案例﹐如不舉報要負上法律責任。

    這就要求教師要懂得觀察和判定甚麼是虐兒行為﹐包括虐打﹑故意疏忽照顧﹑心理攻擊虐待﹑性侵等。其中性侵往往無表面傷痕﹐不易發現和辨識。這就更需要教師平素對學生的表現關心觀察﹐跟孩子有傾談互動﹐取得學生的信任方能做到。據悉不少受虐者不敢舉報﹐皆因她們怕舉報後失去親人而無人照枓﹐境況可能更惡劣或不可知﹐以致長期受虐而不敢對外人言。

    可見現今教師的專業表現不限於課堂教學﹑批改作業試卷之類﹐更要關心社會風氣潮流和法例﹑對學生的身心靈各方面的成長﹐有足夠的關懷﹑敏感度﹑適切的對策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