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3年12月30日

慈悲正生

【919】      n     20231229

  

    多年前修讀 PS33主辦有關青少年吸毒/危害精神毒品的課程。知悉絕大多數吸毒者首次吸毒前都知道吸食的是有害身體的毒品。明知是毒卻仍然吸食﹐多因環境使然﹐包括在朋輩壓力下,半推半就﹐難以抗拒﹐從而泥足深陷。

    從醫學角度看﹐生理上戒斷毒癮不困難。但世界上成功戒毒後再上癮的佔七至九成。主因是促使吸毒者吸毒的環境因素沒有改變﹐戒毒後仍然生活在相同或類似的社交圈﹐人際網絡依舊。加上個人維生技能與心態無變。於是重操故業﹐以致重蹈覆轍﹐再墮毒海。

    廿年前認識了位於離島的正生書院陳兆焯校長﹐更邀得他到課堂上介紹正生的工作。該校學生戒毒後再走上毒路的僅約一成﹐主因是他們為學生做了一個艱巨的造命工程:既要改變學生的學識﹑信仰和增強了謀生技能﹐更花了大氣力和資源為學生離校後提供新的生活環境 (包括搵工﹑住宿和社工/心理輔導跟進等) 可以想見﹐這是一個相當昂貴而勞動力密集的長期工程。讓這些曾有毒癮的學生有機會切斷或減弱跟過去毒網的聯繫。

    學生過上不再被毒癮綁架的生活﹐當然跟學校老師同食同住的身教薰陶有關:長久持續的校外新生活環境也不可或缺。

    近日在油麻地廟街見到一間由神父辦的「慈悲食堂」MercyHK Canteen﹐招聘員工的條件是「曾有案底」的人。這也是一種造命工程。給予更生人士有機會連結上新生活。

    市民和青少年對未來有期盼和希望﹐我們社會實在需要更多這類踏實的工程。

 

 

2023年12月24日

撞鐘

918 撞鐘】  20231222

  

參觀了在美國巴爾的摩市的國家水族館 Baltimore's National Aquarium。內容豐富而具教育性。館中安排了兩個有趣環節:可以讓觀眾親手觸摸「鱟」和「水母」。觀眾反應熱烈﹐排隊參與者甚眾。因為一般觀眾較少見過鱟 (香港俗名「馬蹄蟹」)﹐更莫說能用手接觸這種比恐龍更早出現的化石級生物。

我們自小便知道水母的觸鬚有毒。游泳時倘被水母「炸」了﹐便會紅腫和劇痛。是以見水母而遠避。救生員見到也會提醒泳客躲開。如今可以親手觸摸﹐到底有何訣要呢?水族館的導賞員解釋﹐如果用手按摸水母的頂部是安全的﹐切莫接觸其下面的觸鬚便好。我遵囑按其背﹐真的像平素我們吃的「海蜇」一樣。我跟導賞員提及我們中國人喜歡食水母﹐使他驚奇不已。

我留意到觀眾對鱟感覺好奇﹐卻鮮有深入提問相關有趣的問題。原來懂得提問的先決條件﹐是對其中特點有些基本認知。例如:導賞員拿起一只鱟的標本﹐反轉來展示其中有十隻腳﹐我便問及世上除了鱟之外﹐還有否十隻足的動物嗎?它跟蟹和蜘蛛(都是八足)是近親嗎?導賞員解釋鱟跟蜘蛛是親戚﹐卻與蟹無親屬關係。我又問及鱟血真的是藍色嗎?他確認了。但他的解釋因我欠缺化學常識聽不明白。

中學時讀過《禮記》的《學記》比喻學習如撞鐘: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善問善答方能學得好。

曾陪伴教師參觀博物館或機構﹐教師都專注留心聽講解﹐卻少有提問。這可能是我們這一代教師的缺失----太乖了﹐不敢也不習慣問。也許是事先的準備不足﹐腦裡一片空白﹐不知從何入手﹐未能把握哪裡是關節點。於是往往入了寶山空手回。我想:教師陪伴學生參觀就要協助學生發問﹐示範做一個好的學習者。

 

2023年12月17日

地球儀

【917】   德叔   20231215

 

上周由韓國的仁川機場乘飛機往紐約。航程跟兩年前不同。以往是向北經中國和俄羅斯進入北冰洋﹐進加拿大到美國。但今次卻往東飛﹐經日本入太平洋﹐經阿留申群島到加拿大西岸再入美國。此航線比經過北極圈的航程長可能是美國因俄烏戰爭而制裁的結果。

俄烏戰爭起﹐美國禁止俄國航班入境﹐俄也禁止美機過境作為反制。這就使美國航班要繞路而增加了飛行燃料和成本。美國更希望盟友的航班也不經俄國﹐甚至傳說要求中國的航班也不經俄羅斯﹐免得美國航空公司失去競爭力。這就可能使到有些航班走較短的北極﹐而太平洋航線。

北極航線為甚麼會較短﹐就要向學生解釋何謂「大圓航道great circle route在立體球面上任意兩點距離()也就這兩點地球圆心形成的大圆周的距離學生讀者可能難以理解這一句話但只需在地球儀上用一條繩量度一下便清楚明白了。

教學方法要考慮學生背景和實際需要而變化。一般人如果能用一繩量度便憑直觀明白答案結果﹐便不一定要用數學術語﹐詳細繪圖解一個立體球面的幾何特。對初中或小學學生來說尤其如此。故教師用哪種方法和教材講解﹐要因時制宜。

互聯網興起﹐網上地圖類型多多樣而且不斷更新。故二十年前當校長時便取消了書單上最昂貴的地圖集這個教材。

 

*** 有一點題外話」。飛機航線的選擇﹐是個複雜的專業課題。不宜在此框短文說明。其中有一點或可知道:由亞洲往美國的航線﹐有機會受由西向東的高空的噴射氣流 jet stream 而順風飛行﹐得以減少燃料消耗。由美向亞洲的西向航程便沒有這個好處了。

 

2023年12月9日

金花娘娘的契仔

916 n 20231208

  

       跟同學介紹人口地理時﹐總喜歡引用身邊的新聞時事數據﹑自身的經歷故事說明。除引起學習興趣﹐也更加生動有趣﹐予同學的印象也特別深刻。

    筆者是二戰後嬰兒潮的一員。我出生後﹐父親回家鄉﹐向村口的金花廟祈福﹐把我上契給金花娘娘﹐盼望娘娘照顧嬰孩﹐快高長大﹐健康成長。因為父母親經歷戰亂﹐眼見不少嬰孩「養唔大」﹐便只好求神明庇佑。父母都未上過學受教育﹐在他們的世界中﹐知道村口的金花廟有神明專門照顧幼童﹐便將我交托給金花娘娘了。

    1949年以前,中國的嬰兒死亡率非常高,約200‰左右。1954年抽樣調查知道嬰兒死亡率為138.5‰;1981年,降到34.68‰。農村地區高於城市地區。城區為23.10‰,鄉村為37.02‰。全國嬰兒死亡率由2020年的5.4‰下降到2022年的5‰。本港嬰兒死亡率由 1951 年的91.8下降至 2021 年的 1.7。屬世界最先進地區。

    嬰兒死亡率會大幅拉低人均預期壽命。昔時不少孩童因腹瀉脫水而去世。如今內地環境衛生和營養水平大幅提升﹐基本醫療保障網實現全面覆蓋。徹底消滅了如天花之類等疫症,瘧疾不再有本地感染病例﹑碘缺乏等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所以人均預期壽命由1949年的35歲增長到2021年的78.2歲。

    北京大學和倫敦大學合作的調查指出家中出生的初生嬰孩比在醫院出生的死亡率高四倍。是以政府鼓勵母親在醫院分娩。

    筆者出生証明書上列明:嬰孩是在油麻地彌敦道一間二樓留產所由助產士F二姑接生。據媽媽說﹐樓上三樓是醫生的住家。萬一有困難﹐也較快得到醫生協助云。如今年青一輩也少人知悉甚麼是留產所了。


 @@(請留意單位是「千分率」, 不是百分率)

2023年12月2日

舉頭三尺

【915】   20231201



 

 

    訪校時跟年青教師閒談﹐方知她們多不懂校旁的北帝廟供奉的是何方神聖。他們與一般市民相似﹐分不清儒釋道﹑神仙佛。因而未能善用社區宗教文化資源﹐導引學生正確認識或參觀境內外的宗教道場;甚或視之為迷信﹐敬而遠之。

    到殯儀館參加喪禮出來﹐不少人也不知剛才所見的是道教還是佛教儀式。也難怪﹐也許喪禮主人家亦分不清。後人但求心安﹐全交由殯儀商代辦喪禮﹐也未必會深究。其中也許已滲雜各類宗教儀軌。

    倘教師想引領學生關注認識社區的宗教文化﹐可參考網上線下豐富的資料﹐其中有不少相關的歷史說明和趣味故事。但宜先向學生澄清一些基本概念。

    佛教由印度傳入。在港澳的佛教場所大多稱為寺﹑禪院﹑精舍﹑淨苑之類。道教的則多稱為「觀」。敬奉祖宗先烈的多稱為「祠」。稱為「廟」的﹐一般多是中華本土民間宗教供奉的神明或歷史上有德行的聖賢。包括:孔子﹑魯班﹑華光師傅﹑楊侯﹑關公﹑康公﹑車公﹑包公﹑文昌帝(掌管功名)﹑金花娘娘(能照顧孩子健康快高長大)﹑藥王﹑財神﹑二伯公/土地公﹑城隍。三聖﹑七姐﹑呂洞賓﹑黃大仙.哪吒﹑王母娘娘等﹐其中有些更是小說人物。至於譚公﹑洪聖爺﹑龍母﹑北帝﹑天后都是水神﹐掌管水陸平安。

    更有敬拜古樹和石頭(石敢當)的。舉頭三尺有神明﹐當然會拜毋需姓名形象的天和地。

    觀音﹑地藏王等本來是佛教的菩薩﹐但日久漢地民間演化成為多種職能的神明。慈悲普渡眾生的觀音菩薩不只由男性變為中性或女性﹐更可以向她借貸或祈求多生兒女。

    民間宗教﹐大體都反映百姓對美好生活的祈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