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 n 20230127
普及教育年代﹐據說是有教無類。公營學校和教師要接受各類背景的家長﹐乃是應有之義。家長多種多類﹐對教育理解不同﹐要求各異。若要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因材施教﹐更要採取相應的方式隨機應變溝通和教導其子女﹐談何容易。入行不久的資淺教師﹐可能未有心理和能力的裝備﹐真要花上幾年跟隨前輩認真學習方可摸到門路。
有些學生因家暴性侵或法庭判令要住在社福機構的「家舍」﹐其家長往往是社工感化官或表姐姑媽爺嫲之類。也曽在天恒邨見過年僅39歲的外祖母,帶著女兒的孩子上小一。舊同事夫婦知悉某名校優惠教職員子女入學﹐妻子便辭去幼稚園教師的工作﹐到名校任校工。結果使女兒順利入讀該修院名校。
2018年曽在半山區著名女校的家長會上談生涯規劃﹐講及大灣區的發展﹐座中不少是城中金融機構高管。講座後他們興奮地出來補充大量資訊﹐圍站在講台前互相交流觀點數據達半小時。使我上了一課﹐獲益不淺。
一間直資學校的校長前輩指出﹐直資學校家長多為中產專業人士﹐包括大學教授﹑銀行高管﹑醫護律師法官等﹐他們網絡闊﹐辦事能力強。他們成立家長會也不用教育局的範本而自行草寫。德叔在培正工作時﹐家長執委會九個成員中有兩個博士﹐四個碩士。
緊張孩子教育的,對學校的期望也高,這些家長也成為督促學校進步的力量。有家長為了瞭解學校的實況﹐加入學校外判清潔公司當清潔工﹐每天到學校上班。
自然他們對教師的要求也高。例如對語文老師的口音是否字正腔圓﹐習作工作紙中的遣詞用字也時有意見。